本文章所属钓区:天津(3463)
99年,湖北钓手在首届“老鬼杯”钓鱼大奖赛上施展拉饵术获得成功,之后这项技术在全国迅速推开,并衍变出诸多流派。其中,以河南郑州市钓手张豫来、吉彦军、马明生在天津第五届“澎湖湾杯”钓鲫高手邀请赛上演示的“一标深”钓法最具特色(详见本刊1999年9月号《从因鱼施钓到引鱼适技》一文。然而,学休拉饵,掌握了“一标深”技术也不是稳操胜券的。近来,本刊钓技热线连续接到各地读者就“一标深”钓法提出的问题,现约马明生先生就浮标,用饵与鱼情关系作一番评说。
所谓“一标深”是指钩的定位深度大致与一支浮标的长度差不多。由于浮标制作越来越细化,标尖加长或标身修长尤受欢迎,所以在理解上已跳出了一支浮标的额定长度。因此,凡设计为定层钓取50厘米左右水深上层鱼的线组都可以称为“一标深”。我设计的线组一般为:水线总长50百米其中子线长10-18厘米,标脚至铅坠的母线长25-35厘米。
在池塘水深普遍为1.5-2米时,这样的线组设计主要针对三种鱼情:1、具有全泳层活动特点,尾重在20-50克的幼鲫;2、经常承办比赛的职业池塘和钓放多次的猾鱼;3、在长期驯化中养成了上浮摄食与抢食习惯的鱼,如罗非、白鲦、幼小的鳊鱼和草鱼等。不久前,我在北京小汤山参加一个比赛。在这个池塘中,规格为30-100克的鲫鱼占60-70%,放养时间两年左右。由于经常承办比赛,钓了放,放了钓的缘故,鱼的吃口变得非常狡猾。我在试钓中先于1.7-1.8米深水底采用搓饵,鱼咬钩的间歇比较长,1小时钓获量在30尾左右;后发现长时间抛钩在上层水域化散为悬浮状残饵的40厘米深有鱼抢钩,迹象为到时应该站起的浮标延长了翻身时间。如果水下没有东西将两钩托住,则浮标应该在钩坠入水后约3-4秒的时间里立直,这是1小时钓底得到的规律。在出现翻身延迟的同时,浮标又不时伴有左或右的短促晃动,综合这两种动作,我判断:不是鱼已经起来了,就是原来就有一部分鱼在中上层活动。之所以在1小时后有鱼情变化,是因为搓饵抛钩在饵是以“砸”的形式入水,在饵与水面接触的那个瞬间,已有部分钓饵化散为微粒而留在水的上层;接着,两饵在被动状态中随坠呈90度轨迹向浮标的垂直位置运动,其与水体磨擦又会将一部分钓饵剥离在水的上中层,因此自两钩切入水中到浮标翻身的这段时间里,已有大致一半重量的钓饵溶化在上中层水里了。这就是将上中层游弋的那部分鱼集中起来的基础。另外,留在下层的已被钓猾了的鱼或多或少会对钓饵的开头产生戒备,当溶散在上中层的残饵因吸足水分而纷纷下沉时,鱼会循着残饵上浮,正是横的和纵的方向的集合促成了40厘米深度的鱼情。于是我调整钓组,下移浮标,专钓40厘米定层鱼。大约20分钟后,鱼的咬钩频率达到每分钟7-10次,但空钩较多,在标尖显示3目下挫时拉不上鱼,说明浮标的浮力太小,我果断改进,将浮标由2号换成3号“醉仙”,同时把钓目从3目提高到7目,并改子线为20和22厘米。这样调整后,同样为下挫鱼讯就从3目缩小为1目或1目半,按照我的习惯,这么小的动作基本上都是放弃的,主抓的是标尖上浮鱼讯。需要说明的是,下挫鱼讯并非全是空钩,我放弃它是因为延长子线后加大了摆幅,一旦鱼在两钩尚处坠的上方或与坠平行时截食,标尖必反应为上浮动作,即使两钩运动到坠的下方,鱼吸饵也会有上浮1目或半目信号。钓浮与钓底的不同是下层鱼咬钩取俯冲式比较多,鱼讯为下挫时也有较高的中鱼率。钓浮是钓的定层鱼,鱼在悬浮状态下吸饵要稳定得多,除了数鱼争饵或远距离奔袭之鱼会产生标尖下倾和下挫外,一般不会有大幅度的动作。鱼情不同而有标尖动作的差异对竞技钓鱼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标深”技术赢的就是鱼情判断。
1999年,我在一场比赛中化2/3赛时抛钩诱鱼,搞得两侧钓手糊里糊涂,不知道我是在钓鱼还是在捣蛋。到赛程过半,左右钓手的窝里已极少有鱼时我的钓点才呈现聚鱼迹象,之后,我连续上鱼被有心人归纳为专一标深。其实那时候的技术有点一厢情愿,因为频繁抛钩能把鱼引来是谁都明白的,问题是必需在钓时允许的时间里尽早将鱼诱来。所幸那场比赛的鱼情被我料中,在后半个小里上去了。所以“一标深”不是盲目的,它是建立在一定鱼情基础上的特殊钓法。现在,“一标深”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综合许多钓手的经验就是定层的可塑性和钓饵状态的变化。
很多初涉钓友看到所谓玩台钓的人出行手里必拿一堆东西,嘴里常叨唠着“调灵钓钝、截口、跑铅、上迟钝”之类的术语,感到高不可攀很神密,其实那是因为你不了解它,就像围棋术语,初听如坠云雾,知道了就会感到不这么叫有时还真不行,总得安个名吧。至于装备我后面要单说。因此想学台钓应先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概念,最好拜个好老师入门要快的多,别让表象所吓住,有一天你也许会说“台钓就这两下子”。
钓鱼的各个环都很重要,配套才行,但相对说有两个更重要的,一是调漂,关健是掌握原理,千万别死学,有人一提台钓就是“调四钓二”你问他为什么,又说不清。钓一不行吗?调八会怎么样?当然调漂的过程是比较精细的,但应调几钓几须根据钓况综合来定,没有定式,须边钓边调整才行。大师钓鱼也一样,区别是比别人能更快地接近准确,少调几次罢了。再有你应当对你的漂非常熟悉,别人调几钓几不一定适合你,因漂与漂是大不一样的,就是同一种漂也有差异。我觉的漂是最说不清的,有时你这样调挺好,别人那样调也行。因此我劝一些好心的钓友在网上别告诉别人调几钓几,最好说调灵钓钝、调钝钓钝等等更科学一些。
二是调饵,钓鱼圈里有个比喻“一年练功,两年调漂,五年调饵” ,说的是调饵配饵的难度,各人的配方都不一样须要不断地摸索,也许一辈子都没个准,在此我只想告诉初学的钓友们别忽视饵的状态,即饵的软硬,大小,雾化程度,钩上的残留量等,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招鱼的快慢,入口的难易,漂的信号反映等等。同时配饵要注意一次不要配太多,一来不对路换饵扔了可惜,二来饵不新鲜到后面影响上鱼率。
一是精良的装备。看台钓人的装备,上来一打听净是成百上千的有些唬人。其实装备说到底是需要决定的,简单说因追求灵敏度,漂子肯定要好些;灵漂尾细看不清,只好抱个短杆;主攻小型鱼为聚鱼或上鱼快须频繁提杆,只好买相对贵的轻杆;为携带和拿取配件方便就穿个马夹;总得有个坐的和放饵支炮台的地方吧,就借小日本的冰箱一用,凡此种种一句话都是需要决定的。并非没有绝对不行,有了更好。我看你坐个捆包带作的箱子除不好看也没什么不可以的,只是还得配个拉饵盘和炮台支架。有玩台钓的人一天到晚出门就穿个马夹,满世界昭示:瞧,我是玩台钓的,高雅吧,那是有些浅薄的。
二是与传统钓的对立。钓鱼是相通的,何况台钓和传统钓都属淡水钓,钓的也是同种鱼。我曾玩过二十年的传统钓,感觉钓鱼发展到今天两种钓法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在传统钓不也有很多人调漂采取台钓方法吗,商品饵也用;台钓也有铅沉底的“跑铅”技术,也可用自制的饵,挂上红虫蚯蚓也能钓,要严格区分还真不好说,在此想说玩台钓不要屏弃传统钓,更不要看不起传统钓,在有些情况下还就是不如传统钓。相互借鉴没坏处,任何事情一孤立就无法发展了,这道理一样适用钓鱼。
三是莫以不变应万变。有人玩台钓漂调好就不动,不行就换钓位,或上次在某地方钓的好还怎么钓,线组、配饵老是那几样。须知善变是台钓的精髓,因为你追求的是更快、更准的适应钓况提高上鱼率。我曾为此吃过不少亏,也尝过不少甜头,当你掌握了基本的东西,你会觉的所谓高手,高就高在比你能更快的对鱼情做出接近正确的判断,并能更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千万别死钓哦!!
具备四个条件:
一是应有强烈的热情和求知欲。其实干任何事情都应这样,只是相对说学台钓各方面需付出的更多些,需要更多的去揣摸和反复验证,有更多理论需要一定知识才能明白原理,浅尝辄止,囫囵吞枣是学不好台钓的。
二是有较多的钓鱼时间。这问题应打个比方,学会开车常时间也不会忘,但猛一上手多数还就是跑不过成天开车的,手生了、路也不熟了。当然不参加比赛无所谓。
三是有较好的视力。台钓的灵漂细尾,看着费劲,加之有时在浮漂信号乱的情况下,排除假信号就够你忙的,碰上频频中鱼更要费你很多眼神。
四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前面说了不是没有精良装备就不能玩,但就是最便宜的台钓装备也比玩传统钓多花银子。成天抱个沉杆子,几天可能你就没了兴趣,何况会比别人放过很多上鱼机会(漂的好坏很重要)。
本文地址:http://bbs.oldfisher.com/show_i9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