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所属钓区:辽宁(1342) 在技巧(2)里,咱们作了如下介绍: ――――――――――――――――――――――――――――――――----------------- 现在,又发明一种新的让帖子成为精华的技巧:“整合” 在网上找两篇合适的帖子,揉在一起当作自己的原创发表,这就是“整合” 国家不是鼓励集成创新嘛,咱们也大力“整合”,开创老网发贴新思路。 也许有人说不在乎什么牌子发贴都是为了钓友啥的,那你发帖子干嘛不标注“转载”非要“原创”呢? 那原创作者也是钓友,抱人家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双胞胎出来得瑟,人家亲爹的鼻子都气歪啦。 想要个范例吗? ――――――――――――――――――――――――――――――――----------------- 今天给个范例吧http://www.oldfisher.com/show.asp?id=91840《闲谈钩线》 通观全文,其上半部分拿自2007年第三期《垂钓》杂志赵峰钓友的《破解鱼钩的奥妙》下半部拿自钓线厂家的介绍文章,从连接紧密的两件渔具入手,有条有理衔接自然,不愧是整合的佳作,果然就精华了。 但整合这买卖也不是很好做,稍不留神就可能整出一个怪胎,如下篇 http://www.oldfisher.com/show.asp?ID=91848&page=2&pos=R#_top《盛夏秘笈&垂钓黄腊丁》就是一个这样的怪物。 通篇看来好像是篇技术大作,引用的类似资料在网上铺天盖地,好像只有最后那一句小便是整合者的亲为吧。 可是看完之后真的不知道到底是悬垂钓还是传统钓适合钓黄腊丁了,真是越看越郁闷。估计整合者整合的时候也是心不在焉,事后自己也懒得看就匆忙忙推出来指导钓友了。引用:《盛夏秘笈&垂钓黄腊丁》: 用高灵敏悬坠钓法来对付黄颡鱼的笨拙,既显得多余,又不能正确瓜咬钩状况,更因双子线太细和柔软,极易被黄颡鱼呈锯齿状的胸鳍棘损坏和缠绕。 传统钓线组垂钓效果不如悬坠钓。因为黄颡鱼吃食是直接吞入口中,确切的说是张大嘴巴一口咬住鱼饵,然后吞咽,根本不会吸饵。而传统钓的双饵落地,所以黄颡鱼吃起来很费力。悬坠钓则不同,一饵悬在水底,非常适合鱼儿咬钩,钓的当然要多了! 舟山渔民钓友坐在沙发上就迷糊了,弱弱的问了一句 引用:舟山渔民的评论: ??大作拜读,可是,这个地方不懂。请解! 可是你还不能细问真探究,否则整合者可能又要说你是“生瓜蛋子”了。 有些没仔细看帖的钓友还说这帖子好,好在哪里呢?钓黄腊丁用两把竿?一把悬垂钓一把传统钓,左右逢源? 这个整合的帖子真是一个失败的范例了,误人误己。整合者要引以为戒。 “大夫啊,我头疼啊” “拿了这祖传脚气膏吧” 庸医杀人这样的事还真是有的。 http://www.oldfisher.com/show.asp?id=84312让帖子成为精华的技巧(1) http://www.oldfisher.com/show.asp?id=92197让帖子成为精华的技巧(2) 本文地址:http://bbs.oldfisher.com/show_i93987.html 〖大 中 小〗〖关闭〗
本文章所属钓区:辽宁(1342)
在技巧(2)里,咱们作了如下介绍:
――――――――――――――――――――――――――――――――-----------------
在网上找两篇合适的帖子,揉在一起当作自己的原创发表,这就是“整合”
国家不是鼓励集成创新嘛,咱们也大力“整合”,开创老网发贴新思路。
也许有人说不在乎什么牌子发贴都是为了钓友啥的,那你发帖子干嘛不标注“转载”非要“原创”呢?
那原创作者也是钓友,抱人家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双胞胎出来得瑟,人家亲爹的鼻子都气歪啦。
想要个范例吗?
今天给个范例吧http://www.oldfisher.com/show.asp?id=91840《闲谈钩线》
通观全文,其上半部分拿自2007年第三期《垂钓》杂志赵峰钓友的《破解鱼钩的奥妙》下半部拿自钓线厂家的介绍文章,从连接紧密的两件渔具入手,有条有理衔接自然,不愧是整合的佳作,果然就精华了。
但整合这买卖也不是很好做,稍不留神就可能整出一个怪胎,如下篇
http://www.oldfisher.com/show.asp?ID=91848&page=2&pos=R#_top《盛夏秘笈&垂钓黄腊丁》就是一个这样的怪物。
通篇看来好像是篇技术大作,引用的类似资料在网上铺天盖地,好像只有最后那一句小便是整合者的亲为吧。
可是看完之后真的不知道到底是悬垂钓还是传统钓适合钓黄腊丁了,真是越看越郁闷。估计整合者整合的时候也是心不在焉,事后自己也懒得看就匆忙忙推出来指导钓友了。
引用:《盛夏秘笈&垂钓黄腊丁》: 用高灵敏悬坠钓法来对付黄颡鱼的笨拙,既显得多余,又不能正确瓜咬钩状况,更因双子线太细和柔软,极易被黄颡鱼呈锯齿状的胸鳍棘损坏和缠绕。 传统钓线组垂钓效果不如悬坠钓。因为黄颡鱼吃食是直接吞入口中,确切的说是张大嘴巴一口咬住鱼饵,然后吞咽,根本不会吸饵。而传统钓的双饵落地,所以黄颡鱼吃起来很费力。悬坠钓则不同,一饵悬在水底,非常适合鱼儿咬钩,钓的当然要多了!
用高灵敏悬坠钓法来对付黄颡鱼的笨拙,既显得多余,又不能正确瓜咬钩状况,更因双子线太细和柔软,极易被黄颡鱼呈锯齿状的胸鳍棘损坏和缠绕。
传统钓线组垂钓效果不如悬坠钓。因为黄颡鱼吃食是直接吞入口中,确切的说是张大嘴巴一口咬住鱼饵,然后吞咽,根本不会吸饵。而传统钓的双饵落地,所以黄颡鱼吃起来很费力。悬坠钓则不同,一饵悬在水底,非常适合鱼儿咬钩,钓的当然要多了!
舟山渔民钓友坐在沙发上就迷糊了,弱弱的问了一句
引用:舟山渔民的评论: ??大作拜读,可是,这个地方不懂。请解!
??大作拜读,可是,这个地方不懂。请解!
可是你还不能细问真探究,否则整合者可能又要说你是“生瓜蛋子”了。
有些没仔细看帖的钓友还说这帖子好,好在哪里呢?钓黄腊丁用两把竿?一把悬垂钓一把传统钓,左右逢源?
这个整合的帖子真是一个失败的范例了,误人误己。整合者要引以为戒。
“大夫啊,我头疼啊”
“拿了这祖传脚气膏吧”
庸医杀人这样的事还真是有的。
http://www.oldfisher.com/show.asp?id=84312让帖子成为精华的技巧(1)
http://www.oldfisher.com/show.asp?id=92197让帖子成为精华的技巧(2)
本文地址:http://bbs.oldfisher.com/show_i93987.html
多交流、少扯皮!
树正气,抵歪风!
谈经验,交朋友!
本评论由打望于2008-7-31 21:57:20最后编辑过
引用:农兵的评论:钓鱼是需要技巧,但为了精华做文章而运用技巧,那实在是高。
支持原创
内事不决问老婆,外事不决问google,搜索引擎也好也坏,呵呵
http://10.254.0.5:8080/pub/block.mp?s=3F0C13469F3E6E4C&u=http://www.teacherblog.com.cn/blog/8346/archives/2007/107200.html
http://10.254.0.5:8080/pub/block.mp?s=3F0C13469F3E6E4C&u=http://www.teacherblog.com.cn/blog/8346/archives/2007/121337.html
http://hk.netsh.com/eden/oldbbs/39/html/tree_4177266.html
钓友文苑基本都是,本不想再贴,但下面这篇太精彩,呵呵
http://cissycynthia2.spaces.live.com/blog/cns!5e8120f62c782486!1634.entry
本评论由龙城飞酱于2008-8-1 4:31:26最后编辑过
引用:漂浮不定的评论:打假重道远,不怕有错,怕的是有错不改,有错不改悲哀啊!
支持.................
支持一下
引用:sfad的评论:支持原创,也支持转贴,只要是美文,大家一样给花把事情说明白就可以了,做人要讲诚信
支持原创!
面子都不要了,可悲可叹。
支持老瞎
……系统无法识别您的身份,请先『从这里登陆』或者先『注册老网会员』参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