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所属钓区:福建(4221)
本文写得相当精采,很实用的!
作者是台湾钓界高人,原文为繁体,经本人整理并化繁为简后与钓友共享.
引用出处:
http://hi.baidu.com/liuyun007/blog
大家多多谈谈对调漂的经验啊.
※※※ 壹、前言
我非常佩服在大陆钓鲫竞赛中胜出的程宁先生,他花了很多时间,将自己反覆实验结果的钓鱼心得,整理成文字公诸于世,来嘉惠钓友;特别是透过网路无远弗界的力量,影响层面更深远!这种无私的精神,正是令人钦佩之所在……
虽然,我的钓技与他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是我还是把这一段时间来,探索浮标调校的心得,提出来供大家参考,野人献曝,是对是错,也望前辈指正……
以下看法与程宁先生在TOP尾标示杆”上细下粗”的条件下,所做出「调的目数越多越迟钝,调的目数越少越灵敏」的说法是有出入的,因为我使用在台湾目前流行的TOP实心尾、标示杆上下一样细长的流线型浮标来作钓,结果偏向传统「调的目数越多越灵敏,调的目数越少越迟钝」的看法。
不过,对于程宁先生「全方位级差调钓法」(钓目低于调目为钓灵,高于调目为钓钝。调X钓X为这一目的临界点…一隻十目的浮漂,就有十个级别的临界点和十个级别的灵与钝。但不是所有的级别都好用或常用…)的论点,心有戚戚焉,我想,这不只是针对刁嘴的鲫鱼有用,对回锅的福寿鱼应该更好用才对。
以下灵与钝的探讨,以大范围的「调目」为主,而「钓目」涉及残存浮力对灵钝的影响,与饵料大小亦有关,所以琢磨不多,暂以一般「钓目愈少愈灵、愈多愈钝」观念套用之。纯以挂饵调标的「上调法」来切入,不直接谈「调X钓X」,藉以釐清「调」的灵钝点。
※※※ 贰、何谓「调」与「钓」?
学习调标前,一定要弄清楚何谓「调」几目?何谓「钓」几目?瞭解后,你就知道人家常说的「调X钓X」是什麽意思了……
调漂时,在钓组不触底的情况下(即所谓半水调标,如能把浮标座拉低至接近铅片座一尺处调校,更佳),通过加减铅皮来调整浮漂TOP尾露出水面的目数,就叫「调几目」;调好后,将双钩挂饵、拉高浮标座,在饵料触底后,让TOP尾露出自己习惯观测的目数,就叫「钓几目」。心中能够控制自如「钓目」数,其实就可以正确抓出「池子的深度」了。
了解「调」与「钓」的差别后,一般人常说的「调4钓2」调法,就更容易明白了。
「调4钓2」是池钓的入门心法,好似蹲马步的功夫,练扎实了,你自然会举一反三地练出许许多多的高深武术来;或许有一天,你学成后,会觉得「调4钓2」太简单、太呆板了……但是,反过来思考,如不是有这种基本功来定标准,那会让你如此快速的入门呢?
「调4钓2」的精神不是叫你永远不变的,它在领人入门罢了;好多人都误解了,直骂落伍、不够实用……
※※※ 叁、宽阔的调标范围
一般常用的调标法,将其横列如下,由左到右、由灵到钝,分成几个「大调点」来解说;大点与大点间的直线,是由无数个从灵到钝、渐进的「小点」所拼成:个人假定是,从头到尾的每一小点,理论上都是可以成为调标的所在点:
浮钓-->双饵调X目-->双饵平水-->单饵平水-->空钩平水-->无钩平水-->大沉底(走铅)
灵………………………………………不灵不钝………………………………………钝
现在就每一大调点的特性予以简单说明,馀各小点的特性,则可参考左右临近的大点、稍微调之即成:
(一)、浮钓:
挂饵后的钓组总重力,没有浮标的上浮力大,所以挂饵后,仍可轻易将饵料置于各理想水层,一般适用于飘钓半水的非底栖鱼类,如日鲫、溪鱼、鲢鱼等,池钓底栖鱼较少用。此法只要不拖底,理论上是最灵敏的,鱼稍游近,浮标即会有所反应。如已找底(透过下钩挂铅或泥土等),形成一饵轻触底、一饵离底,仍可钓底栖鱼类的。
一来找底困难,二因纵使找到底后,也会因投饵点误差、水底不平等因素,无法确保饵料每一次都触底,所以,仍不利底栖鱼就饵。
但在某些鱼已离底的特殊情况下(如缺氧浮头),浮钓倒是可以考虑的。
(二)、双饵调X目:
这个挂上双饵调标后,所露出水面的「调目」数,可以等于个人平日习惯目视TOP尾的「钓目」数,原则上,以不超过3目较佳。此调法其实是在浮钓偏钝的范围内,在底钓则属最灵敏区。
如以双饵调3目为例,如何找底呢?其实只要在挂双饵后,将浮标座”上拉”到钓目露出4目(大于调目),即可确保下饵已触底;后再将浮标座”下拉”一点点,将钓目调成3目,此时下饵轻触底、上饵离底,饵动标即动,抓鱼讯于吞饵瞬间,是浮标调法中,最灵敏的一种。
只要不是刁嘴鱼都适用,尤其适用于钓鲫。但在鱼靠近未吸饵前,游动使水流变化,可能会产生假鱼讯,造成误判。
同样的,因池底不平或饵料大小拿捏不均匀等因素,钓目会在3目上下变化,不必讶异。风大及水流割线时,较不适用。
(三)、双饵平水:
「双饵平水、空钩平水、无钩平水」三种调法,个人都将其认定为TOP尾残存浮力=0的「零浮力」调法。
「双饵平水」属于抓”浅吞饵”、反应即时鱼讯的零浮力;「空钩平水」属于抓”深吞饵及抬头”鱼讯的零浮力;「无钩平水」则属于抓”吞饵后转身”延迟鱼讯的零浮力。视不同天候、鱼情选用后,个中妙用只能意会、无法言传!
「双饵平水」调法与「双饵调X目」同,只是将调目设为平水面罢了。至于如何找底?原则上,只要看到钓目,下饵就确定到底了。其实,找底问题只有在「钓浮-->双饵平水」间的调法会发生,过了双饵平水这个调点(含)以后的调标法,通通只要稍微看到TOP尾,下饵就确定到触底了;如钓目设2目,则下饵就有2目的长度躺底了,设3目,当然躺的幅度更大。所以,过了这点后,上饵离底、下饵轻触底的状况就不会发生了。
这是灵敏度很高的调法,一样除刁嘴鱼外,各种鱼种都适用。
个人认为,老前辈常说,每一支浮标各有「归零点」(浮标最灵敏点)的存在,事实上指的可能就是「双饵平水」的这一点;以一般鲫饵大小推算,双饵重约在3 ~7目间(视TOP尾的材质粗细等而定),与传说中「归零点」的区间类似,「零浮力点=归零点」,这种推算最合理了。当然,为如此有争议的「一点」来下定义,纯粹是个人的推测而已,仅供参考。
(四)、单饵平水:
将上钩或下钩择一挂上饵,TOP尾调至平水面即可。此单饵钓组平衡后,只要再加挂一饵,整个钓组一定往下沉,直到下饵躺底、上饵轻触底为止(下饵子线支撑力不计的话);所以,没有找底的问题。
此种调法,使用者比「双饵平水」还多,适用鱼种最广了……以单饵重量换算(细TOP尾),「调4钓2」即座落在此点附近;所以「调4钓2」会被选为入门心法,应与大数法则有关。
採用此种上调法的好处,就是多加「饵」这个变数进去了,实务上会比直接用「调4钓2」来的精准些……
让一饵拖底、一饵触底,算稍偏钝的钓法,适合在鱼嘴正常状态下使用。
(五)、空钩平水:
此调法属于不挂饵的「下调法」了。以空钩调TOP尾到平水面后,不挂饵继续拉高浮标座、调到底时,刚好是下钩轻触底、上钩离底。如挂上双饵(不论大小),一律是上饵触底、下饵躺底(躺的幅度与双钩距有关)。如加上钓目,例如2目,则上饵也因多了2目的长度而躺底了。
这个调点,是双饵拖底钓的开始点,也是不灵不钝的中间点,过了此点,则是转入纯属调钝的世界了。
在风浪大、水割线时,此调法具有稳定钓组作用。因为是在鱼吞饵深入后、或抬头时,鱼讯才会出现,所以,适用于冬天的刁嘴福寿鱼,钓小鲫鱼则不适合。
一般人常讲的「调X钓X」的调法,其范围大多落在「浮钓-->空钩平水」间。如能进一步缩小、判定其范围落在「双饵平水-->空钩平水」间内,则免找底,挂双饵后、看到钓目一定到底;如判定其在「浮钓-->双饵平水」间、或跟本稿不清楚范围,那就要在下钩挂重铅、泥巴、或大团的诱饵(最佳),去测底了。
所以,在调标前,如能抓出双饵的吃水目数,纵使直接用「调X钓X」的下调法,你也可以轻易的换算出、这「调X钓X」是坐落于「浮钓-->空钩平水」间的那个范围内;则调灵与调钝,已了然于胸矣!
(六)、无钩平水:
就是将钩组取下、剩下铅座组,半水将浮标调成平水面。调完成后,挂上钩组、双饵,拉高浮标座,至露出钓目不超过2目止,就是「无钩平水」调法了。
此时双饵卧底,子线弯曲,但是,铅座组因有子线撑着,所以是离底的;此时则须加计双子线撑力。
经测试,同水深、同钓点,不管子线加多长,其露出水面的钓目都是相同的。子线过长、弯曲幅度大,势必延长鱼讯反应时间,若非超刁鱼嘴,应不需如此。个人习惯使用12~15cm的子线,在夏天时钓回锅福寿鱼,效果奇佳!
这种把子线组除外的零浮力调法,感觉上应很钝,其实反应的鱼讯是相当活泼的;在小鱼就饵时,浮标亦会上下振动,只是幅度、速度不大而已,大鱼则会有脆力的顿点,判断需靠经验,否则容易锉到鱼体。
此调法,原则上适用于夏天鱼吃食凶勐时,专克刁嘴鱼;对于钓鲫及冬季的福寿鱼,则不建议使用。原则上,鱼愈刁嘴,调法愈趋近于「无钩平水」愈好,鱼嘴稍刁,则趋近于「空钩平水」较佳,如何拿捏、存乎一心,无绝对好坏!
有一点要特别注意,不管是多好的浮标,在泡水后会因渗水而降低浮力,如初时调无钩刚好平水的话,可能一段时间后,就会变成铅座拖底的「大沉底」了,这在鱼讯的反应上是有天壤之别的,须留意。因应之道,就是过一段时间后(约一小时)重调浮标,或先预留渗水目数,如调水平多1目。
初学调标者,很容易忽略此渗水因素:开始时,总可以把浮标调的很准、上鱼很顺……愈来则会觉得鱼讯愈「不准」……其实,很多时候是调标跑掉的关係。
所以,调好标后,仍要随时校正的。
(七)、大沉底(走铅):
只要铅重调超过「无钩平水」一点点,铅皮座一定触底,此已
本文地址:http://bbs.oldfisher.com/show_i90113.html
本文章由liuyun007于2008-5-18 22:10:08最后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