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所属钓区:黑龙江(3024) 我的家乡伊春市是红松的故乡,是中国的林都。嘉荫县隶属伊春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北麓,与俄罗斯阿穆尔州、比罗比詹犹太自治州隔江相望,边境线长249.5公里。是国际客货一类口岸、江海联运港口、对外国人开放地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县级国家园林小城市,境内有茅兰沟森林公园、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素有“恐龙之乡”、“黄金之乡”之美誉,是新兴的生态旅游县份。 嘉荫县地形自西北向东南呈狭长状,西南高,东北低,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有效积温2484度,降水量571毫米,有大小河流56条。全县总面积6739平方公里,人口8.1万,辖3镇6乡73个行政村,境内有1个中直企业乌拉嘎金矿,一户省属国营嘉荫农场。嘉荫县山川秀美、物产丰富,地貌特征为“八山半水半草一分田”。有极具潜力的土地资源,遍布山野的森林资源,茂密优质的草原资源,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鲜美珍奇的水产资源,丰富珍贵的矿产资源。 时光飞速转眼之间2008年已过去3个月,不知道什么原因,我经常想起童年的时光,感觉到时间过的真快啊!过去没有真正的体会到“弹指一挥间”含义,那时只觉的是形容罢了,那有那么快啊,现感觉到了时间过的真是太快了。 小的时候盼望自己快快长大,可总是感觉长不大。小时候最盼望的事就是过年,可那时总是感觉一年一年的时间过的太慢了。 上小学的时候,正赶上10年动乱时期(那个年代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批林批孔批走资本主义道路),我记得从一上小学就赶上文化大革命,接着就是批林批孔运动,学校上课从来就没有按国家规定教材学完课程,只记得我在上高二的那一年,学完了一本数学书,但是那是半学年的课程。应该说在学生时代,基本上学到的知识不多 。唯一比现在的好处就是学费比较低,学生学习不累,每个家庭孩子基本都能上的起学。 那时学校的义务劳动比较多,上小学时每年冬季学校都要组织学生支农积肥,支援农业学大寨,那个年代种地可没有化肥,是真正的绿色农业。每个学生任务150斤,中学生要多些。冬天小县城街道上动物的粪便是个宝了,有很多人早晨去捡。记得有一年实在是捡不着了,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就到一个不太大的死水泡子,冬天一冻就干了,把冰刨了挖底下的河泥当做肥料上交到学校。每年春天学校园内操场上堆满了大堆大堆的粪堆。开学后第一任务就是拉走这些粪堆。夏天的时候,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学生参加支农活动,帮助农村铲地拨大草,秋天还得帮助农民秋收,各个学校都有试验田,学生都要在不同的季节参加劳动,现在看来就是学校自留地,用于老师的福利。中学生有时要到工厂参加劳动,美名曰:“学工”。学校有校办企业,那时叫校办工厂,我在刚上初中的时候 ,县中学成立了木瓦厂(那时县就一个中学),用于农业机械上是拖拉机重耙上用的,主要用白桦树原料,通过机床车刀切割一块块小瓦片,最后用油锅加上柴油加热煮上一定时间把油煮进去变成黑色后,就出成品了,通过当时的上海知青的关系销售到上海厂家。同时,小树不好的切成2米长的木椴,用于白木耳的生产。当时,我们所在的学校是全县第一个用白桦树原料生产白木耳(也叫银耳)。那年我才13岁,各个年级班级都要参加劳动。并且学校在山上采伐完的林地上,又开荒几十公项的耕地,用于发展农业生产。主要种大豆、小麦、玉米和一些疏菜。当时我们的年龄都比较小,开荒的日子真是比较辛苦,每天都要自带食物,家庭生活水平很低,主要就是馒头和一些咸菜。第一年开地,学生首先要清理林地,把采伐树木的剩余物,清理出去,然后,在把树根挖出来 ,最后用东方红75拖拉机拉开荒犁耕地,山上开荒最不好办的就是处理大树根,由于年龄小力气小,工具主要是斧子、镐和锹。遇到一个大的难挖的,一天好几个同学也挖不出来。第二年要种地和盖房子,盖房子也是比较苦的差事,当时记得我领头带着10多个男女同学盖房子,主材料就是山上木头的剩余物,用锯断成40厘米的木段(东北叫柈子),付料就是山上的黄土加草用水搅拌均匀,一层木段一层泥。最后墙外表抺上大泥,房盖用的是东北小兴安岭山沟草甸里生长的一种叫“小叶章”的草,这种 较挺实抗烂。有的能挺30多年不烂。当地那时都用这种草盖房子。各个班级轮流干,用了二个多月,盖好二栋校办农场宿舍。由于在山上时间太长了,晚上同学20多人一起住在大铺休息不好,同学都廋了许多,在回家的路上,拖拉机行驶在崎岖畹蜒的山道上,同学们都睡着了,由于胶轮拖拉机颠箔的太历害,有一个同学因坐在车上把腰敦伤,后来到上海进行治疗才医治好。那时知识没有学到多少,义务劳动没少干。后来还是参加工作以后,上成人学校后学到了一些知识。唯一我所赶上的是中学毕业后没有上山下乡,从1978年开始,我们国家取消了上山下乡,从而有了“待业青年”。还好待业4 年就招工了,从此也就参加工作。 童年虽然家庭收入少,生活水平很低,但是那时我们的童年生活非常的美好,除了上学以外,放学后同学成帮结队的去玩,春天去爬山,到山上采“达达香”。夏天与小同学、小伙伴一起到黑龙江游泳。秋天上山与小火伴用滚笼去滚“苏雀”(一种小山雀,只有在秋天和冬季能见到)。冬天,到小河、黑龙江去滑雪溜冰、抽尜。虽然没有现在的玩具多花样多,但是玩起来也是其乐容容。那时的冬季,一般家庭都要拉着小爬犁上山去砍柴,由于当时的交通不便,有许多地方不通公路,当时汽车、拖拉机都比较少,大多数人家都要上山去砍柴,用于冬季的取暖和日常的做饭。日常吃的水也要自己到大井去挑,这些都是我们那个时期的少年儿童所要做的,比现在的孩子家务要多些。那个年代的学生学习没什么压力,近视眼的很少。虽说生活条件不太好,但学生的身体还是比现在好的多。不象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太大了,那有时间玩和休息啊,到处都能看见近视戴眼镜的孩子。 由于写的长了点,分二次发。并发几个转发网上的家乡图片献给大家: 










本文地址:http://bbs.oldfisher.com/show_i8740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