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所属钓区:江苏(2482)
纷纷扬扬的雪下了一上午都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
下午一点多,想要真正“独钓寒江雪”的我,又一次出发了。
骑在路上。速度已经很慢了,可因为是顶风,密封的冬盔还是有风灌进来。
把羽绒服的拉链全部拉到头,再把冬盔的下沿毛边展开,把脖子包紧,这样骑起来就暖和多了。
可是,又带来一个问题。冬盔的有机玻璃罩一会就模糊了,起先还以为是雪花沾在上面把它遮住了,可等把雪花抹去却照样看不清楚,于是就知道是自己呵出的热气遇冷凝结在了玻璃罩上。
然后,我隔一会就把玻璃罩掀起,把罩上的那层雾气抹一下。虽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但也清楚多了。
往常只要三十分钟就能到河边,可我这回却花了一个小时,整整多出了一倍时间。
唉,下雪天的路上不好走啊。
寒水滔滔,寒风萧萧,寒雪飘飘。今天是0—零下三度的低温,真怀疑是不是能钓到鱼。


在漫天飞舞的雪花包裹下,在白雪皑皑的雪景中,在呼啸的北风问候里,能够悠然挥竿,也是一种别样体验罢?
在鱼钩上绕住自制的撒窝器,捏一团诱饵装进撒窝器。用七米二的“读月”溪流竿,借一股巧劲,一荡荡至河心。那撒窝器一入水中就翻身,转眼底已朝天,就见那团诱饵晃晃悠悠地沉入水中。我把鱼竿一提,鱼钩上的撒窝器回了过来,就在撒窝器快至身边之时,一阵“扑棱棱”的声音惊住了我——定神望去,却是一只鸟儿围在撒窝器旁边扇着翅膀!哈,还是那“山和尚”(或者是格格说的松鸦?或者是钓渝说的伯劳?)!它就这么不怕我?它是不是把我的撒窝器当“美食”了?
想弄张“美图”。还没把手伸进口袋,它已经飞到我身后。回头一看,它就站在堤头,小眼睛看着我。等把相机掏出来,它却已经不见了。
不管它,我再去撒上两个窝。
撒好窝、取出红虫,鱼包上面已经沾了一层雪珠。

开始钓了,好久不动,这和以往几次垂钓绝然不同。连往日活跃异常的旁皮也不来光顾。
莫非连这个塘里的鱼也不咬钩了?下雪天真的不是钓鱼天?
前两天虽然“寒塘钓雪”,可那还不是真正的“钓雪”,偶尔飘几粒雪珠那算什么钓雪!所以,今天看到下这么大的雪,一时心血来潮,就想来一次真正的“钓雪”!
如果鱼不吃,那可是枉费我这一番钓雪苦心了。
北风卷过河面,掀动着波浪向南涌去。南面,几百米开外的河面被寒霭笼罩,犹如灰烟弥漫。浮标在波浪和北风的双重作用下南倒北歪地摇个不停,就是不见浮起沉下。

这个窝不动,那个窝呢?
也不动。
再换一个,还是不动。
有点泄气。可还是要等,我不相信一条都钓不到。
浮标有点动静了,浮起一目,又沉了下去。然后,只见浮标缓缓向右边斜着移去,一寸、两寸、三寸,拉起来!
一个白花花的影子在水里窜动,看着让人欣喜!我不想一下就把它拎出水面,而是一边收竿,一边把鱼拖向岸边。看着那白花花的鱼影,感受着鱼儿在竿稍那头的抖动,任是寒气逼人却其乐融融。








这以后,每上一条鱼我都如法炮制一番,也就多次看到水里那白花花的鱼儿在弯弯的竿稍牵动下欢快地游动。
隔上十来分钟就有一条鱼上来。虽然上鱼间隔时间比较长,可很少小鱼干扰,反而不算忙。
可是,手冻的难受,几乎僵住了,穿起红虫很不利索。还幸亏小鱼不多,要多就惨了!
时近下午四点,天色昏暗。虽然浮标看起来困难,可还是不妨碍我钓鱼的兴致,只可惜红虫穿不起来——手差不多冻僵了。
我还是第一次钓到手不能穿红虫。今年冬天的天气真冷。
看不见浮标,手不听使唤,只能动身了。

车上挂满雪珠。

经过小桥。

晚上,睡在温暖的被窝里,我的眼前一直浮现着水里那白花花的鱼儿,和岸边树上田野里那白花花的雪……
本文地址:http://bbs.oldfisher.com/show_i84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