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所属钓区:吉林(2340)
结打对头,高枕无忧
一段时期以来,曾经有一件事搞得我很郁闷,为这件事伤透了脑筋,那就是经常断线跑鱼。
为鱼塘扛活可不轻松,小彦一个夏天几乎没怎么网鱼,现钓现卖价格高,出手快,自己还省事,因此他乐此不疲。这可累坏了俺石头,差不多每天都要钓上几十斤鱼。即使是最差的时候,也要弄个十几斤。所以费钩费线。经常是大鲤连连咬钩,噼里啪啦正钓得兴起时,突然蹦的一下,竿、线弹回,一只钩钩不见了踪影。有时一天要搭进去好几只钩。绑现成的钩用完了,就现场再绑,白白浪费了许多时间。最要紧的是总认为跑的鱼是大的,能拉断线,肯定不小。因此没能和大鱼照上面,倍感遗憾。为了悲剧不再重演,我只好一次次地加大子线的号数,从开始的1.2逐渐增加到1.5、1.8、2.0、2.5,最后甚至增加到了3.0,虽有些成效,但断线跑鱼的事还是时有发生。仔细察看,断线都发生在双钩的打结处。由于使用频率较高,打结处
折损的概率自然就大。无奈之际,我想到了大力马编织线。大力马线是由防弹纤维制成的,韧性好,抗拉力强,结实无比。用上大力马子线后,再他没发生断线的事。
问题似乎解决了,但是不然;我用上大力马线以后,发现上钩率明显降低了,鱼获大不如从前。我想可能有二个原因:一是由于大力马线是不透明的,在水下目标明显,容易被鱼儿发现,产生警觉;二是大力马线是纤维的,众多的纤维孔增加了传导的阻力,严重影响了迅号的传递;还有一种原因就是后来与椰子老师探讨时他分析的,多股的纤维分散了传导力,使之发生迟滞。
为了证实我的判断,我同时用两把竿,分别用透明尼龙线和大力马作子线,在一个窝子里钓鲤,结果尼龙线的上钩率大大高于大力马线。
但如果把子线改回尼龙线,还是要照样断线跑鱼。这里的水最深时只有一米半,我的主线用3号,已经不能再粗了,在这样的浅水里用3号主线已经够夸张的了,如果把子线改成尼龙线,总不能大于主线吧。况且线越粗,吃水性越差,水浅压线困难,常常漂在水面上被风吹来吹去,影响鱼迅;再者子线的粗细对浮漂信号的影响更大,诸多道理钓友们比我更清楚。
就没有办法了吗?我情急之下,就到网上的QQ群里向网友们征寻,结果网友们非常热情帮忙,钓鱼迷和知县等出了不少好主意。有的从网上找出一些子线打结方法的图片,有的建议我采用双子线。
但感动之中,懒隋的我还是觉得不满意;因为他们的提案有一个共同特点,都属于双子线类型,都是换钩时要费点工夫,有的网友干脆是一套钩配一套铅坠,换钩时连坠也一齐换。
我从玩上台钓那天起,就从未用过连接环。我嫌那玩意累赘,容易缠线还增大了目标,所以都是在子线上留一个活套,直接穿进铅坠下边的小圆环里,再将双钩从活套穿过即可,简单利索而且换钩方便。这样的话就必须是双钩子线打一个结连接在一起。
其实尼龙线都是很结实的,咱老网的会员小方就用2号老网情主线、1.5号天丝子线钓起了24.76斤的大草。而我所钓的鱼塘最大的鲤鱼也不过四、五斤,用1.5号主线、1.2的子线就已经是张三逮驴——绰绰有余了。如果解决了这个令人头疼的结的问题,满天的乌云就都散了。
想解决问题,就要先分析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我原先的结是这样打的:

拉紧之后

这样的结使双线直接咬合,由于尼龙线的伸缩性,在外力一次次的作用下,越咬越紧,始尼龙线密度越来越大,韧性越来越差,最后
折断就是必然的了。
真对这一现象我就开始琢磨如何让扣子不直接咬线,缓解索扣对直子线的压力,这样就可以延长子线的使用寿命。琢磨来琢磨去,终于琢磨出一种新的打结方法,主要是借鉴了绑鱼钩的方式。结果这种结结方法还真管用,非常结实耐用,我现在已经把主线由老网情3号减小到了1.5号,子线也从老网情2.5号减小到了1.2号,再也没断过子线。还有一次用0.4号子线钓小鲫鱼时意外地遇到了一条二斤多的鲤鱼,也弄了上来。
应钓友之邀,现在把我的打结方法公诸与众,供大家参考,或许对和我有着同样经历的钓友能有一点启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家之言,一家之法,是对是错还有待实践证明。
第一步,系好双钩的子线找好上下钩距后,先
折出一个环形

然后找来一个小浮漂

把
折好的环捏在浮漂的漂脚上,准备缠绕线的无钩一端

缠三圈(二圈也可)

缠好后将线再从这里穿过去

然后拉紧

由于尼龙线反光,加之我的拍摄技术差,拉紧后索扣的细节怎么也没拍清楚,只好请网友们将就看了。

钓友们不仿试一试,看看和其它打结法相比,有没有优势。
本文地址:http://bbs.oldfisher.com/show_i78429.html
本文章由真石于2007-9-12 21:25:22最后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