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OK钓鱼胶的评论:蒙古红鲌学名Erythroculter mongolicus (Basilewsky),俗名红梢子、尖头红梢、红尾巴,鲤科 头稍尖,口向上倾斜。侧线鳞73~79。背鳍具光滑硬刺。臀鳍条3,18~22。生殖季节雄鱼头部及胸鳍布有珠星。 中上层鱼类,生活于水流缓慢的河湾、湖泊。性凶猛,捕食小鱼和虾,1.5市斤重的个体可吞食4寸左右的鲢、鳙鱼种。5~7月在流水中产卵。卵粘附在石块或其他物体上。中型鱼类,最大达6市斤,常见者为0.5~1.5市斤。天然产量较大,渔业上有一定地位。 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
将本人收藏的再加以补充: 红梢俗称:红尾、尖头红梢子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鲌属,学名蒙古鲌。英文名:Mongolian culter 。 特征:体长,侧扁,头部背面平直,头后背部稍隆起。吻稍突出,口端位,下颌稍突出,口裂稍斜。腹鳍基甚至肛门有腹棱,背鳍具光滑的硬刺;尾鳍分叉深,两叶末端尖,下叶稍长于上叶。体背部及头部呈浅棕色,腹部银白,背鳍灰色,胸鳍、腹鳍、臀鳍及尾鳍上叶均为浅黄色,尾鳍下叶为桔红色。平时生活在水流缓慢的河湾或湖泊的中、上层,游动敏捷,活动较分散。5-7月集群繁殖,冬季多集中在河流深水处或湖泊的深潭越冬。幼鱼以浮游动物和水生昆虫为食;成鱼则以小鱼为主食。 该鱼生长速度及个体虽不及翘嘴鲌,但分布极广泛,天然产量占一定比重。常见个体约500克左右,最大个体可达4公斤。肉质鲜嫩而不腥,其蛋白质含量为15.3%,脂肪为5.0%,故经济价值也较大。 肉性味甘、温,有利水、消水肿之功效。入药可用以治疗消瘦浮肿、产后抽筋等症。 本评论由bbs392003于2007-6-22 8:13:39最后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