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所属钓区:吉林(1555) 四千多元打窝,何愁大鲫不飞 昨天上午,正在家写一个贴子,边写边和几个老网的网友聊着,突然徒弟二庆打来电话,约我去一个新的“扛活”点去钓鱼。想推托已经不好意思了,他这是第二次找我。再说了咱也是愿意去,手头的事情先放一放,晚上再做也不迟。于是急急忙忙地和钓友告个别就走了。 坐到车里,打开俺的破傻瓜相机一看,没有胶卷。我让开车的老杨拐到影楼去买胶卷,可二庆说啥也不让,他说:“师傅你别买了,我新买的商务通手机,花四千四百多呢,照相没问题,肯定比你这个傻瓜强。” “你说什么?”我问他。他急忙解释说是比你的傻瓜相机强。 我只好依了他,驱车直奔新的扛活地点--城北十四公里的“前报太来”村。村名很有意思,蒙古名译音,搞不懂什么意思。这里有很多蒙古人起的地名,但住的都是汉族人,只有几个蒙古族乡是他们集中居住的地方。 一路上说了笑话哼小曲,哼了小曲说笑话;出了县城到郊外,驶过了公路上小路;十四公里的路也就是司机踩两脚油门的事。不多时便来到了前报太来村的小鱼塘。 二庆说他前天在这里钓了7斤鱼,有鲫有鲤,挺不错的地方。开始我还不信,因为这个地方我来探过路,问鱼塘老板,老板说没多少鱼,也就几千斤。一个鱼塘几千斤鱼没多大密度,所以当时对这里信心不足,就一直没来。 鱼塘的犬警司大声地向我致了几声铿锵有力的欢迎词后,塘主人随后走出篱笆院欢迎了我们。他回头对很负责任的犬警司说了两句什么,大概意思好像是说你的口气有些生硬了,得客气点。犬警司便不再说话。 这个鱼塘很有趣,它是用土围起来的,中间的水完全是靠抽水机加注。由于年年加固,越围越高,远看上去有点像土城墙,钓鱼的都像坐在城墙上。诸葛亮坐在城墙上弹琴,如今咱坐在城墙上钓鱼,不服? 虽然我们去得晚了点,已经是上午十点多了,天很热,鱼儿绝不会像早晨那样疯咬;但是打了窝子,连抛下七八竿后,便有一条大鲫鱼来报到了。浮漂的动作很标准,先是缓缓的上升后,一个清晰的下顿,速度虽快,过程虽短,但它逃不过俺老石头的眼睛,俺一提竿,咯噔一下,很有力道。鱼儿在水下使劲地划呀划划呀,想逃出俺的势力范围;那哪成啊,俺的徒弟正拿着手机在那里看着,等着给师傅来个精彩瞬间,照了相我还要上老网显摆呢,放了谁也不能放了你呀!就这样,第一条老鲫鱼被俺牵着照了相。 可正当我得意洋洋地抓着宽大的鲫鱼请它入护的时候,二庆那边出了事!他把手机往兜里揣的时候,衣袋没张开,手机从手里一滑,落到了水里。 这下麻烦大了,他的手机四千四百多元,拿它打窝子,太贵了点吧。大家赶紧抢险,二庆脱下了衣服下水,老杨拿着抄网乱抄,一通 折腾后终于将手机打捞上来(第二天拿手机店一检查,有个集成块烧了)。 真好像手机打窝子垫了个好底儿,一个晌午,大热的天我们还真创造了不错的成绩。俺连连飞开了大鲫。到下午三点收竿,连鲫带鲤钓了九斤六两,三条三道鳞小点,放了,剩下鲫鱼六斤八两多点。本来是想照了相留给鱼塘老板的,但没了“照相器材”,俺只好把鲫鱼买了下来。其实也有点想吃,大鲫鱼三两以上的居多,招人些罕。结果以五元一斤的价格买下,六斤八两多点共人民币三十四元一毛,鱼塘老板很大方,咬咬牙说那一毛抹了吧,优惠啦。俺千恩万谢后拿回家。 二庆钓鱼五斤六两,也不错。 老杨钓鱼四条,其中有俺手把手教钓上两条,替他看漂钓上一条,他自己钓上一条。其实他也应该起个名叫石头--笨。 没照上场景,回家把鱼获照一下吧。看看俺钓的鲫鱼怎么样。 

本文地址:http://bbs.oldfisher.com/show_i74086.html 本文章由真石于2007-6-18 23:07:33最后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