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所属钓区:广西(824) 方才看了一看本家老大“风沙”的文章http://www.oldfisher.com/show.asp?id=73142,说的是他那钓友小兆在同样一个钓点、同样一副线组,甚至换竿与他使用的情况下,硬是不中鲫鱼,原因何在? 因为文中两人我都熟悉,他们的脾气和习惯我也都清楚,他们俩人都抽烟,烟瘾都差不多;所以我认为问题是出现在饵料的形态和看标以及提竿时机上。 我们知道,鱼类对任何的饵料都有一定的警觉性,尤其是对新来的商品饵,更是全神戒备。之所以我们有时候看见吃口很猛,收获不错,那是因为水里鱼的密度比较大,鱼群摄食也比较活跃的缘故。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垂钓者出现操作失误,导致几次脱钩跑鱼之后,往往就引起鱼群的恐慌,以至吃口大大减小。 以上所谈只是一个前提,那么,小兆移动到“风沙”的位置,使用同样的饵料以及装备为什么就出现不中鱼的现象呢?很大的一个原因是饵团的状态。小兆这个朋友的上饵动作我观摩过,饵团都比“风沙”大,而且在挂钩过程中喜欢捏了又捏;这样,饵料的状态显然就改变了。很多朋友都知道,要多上鱼,钓快鱼,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饵料的雾化状态;“风沙”的饵也许本来就已经合适,经过小兆的一捏再捏,就会使得饵料更加生硬而粘稠,引起鱼类的反感;所以,没有吃口就可以理解了。 另外,小兆钓友个性远比“风沙”沉稳,常常是浮标不见了仍然没有提竿,非等拖标了才动手。按照他的说法,是说饵料比较硬,必须拖标了才能够证明那鱼是确实叼在嘴巴里了……钓鱼看标是一门基本功,易学难精;不同的水域、不同的气候就有多种多样的标相,要精通浮标语言并非一日可成。有许多成名已久的钓鱼大师谈到如何提高钓鱼技术时,并不长篇大论,就几句话,说的是:无论你钓了多少年的鱼,基本功仍然是最根本的、最重要的。 总之,小兆的不上鱼情况,提醒了我们这样一个问题:不同的上饵习惯,不同的看标习惯,很可能导致不同样的收获,而不是众多回帖朋友说的:前夜做了“家庭作业”,因而背时一整天。 本文地址:http://bbs.oldfisher.com/show_i73159.html 本文章由我来自广西于2007-5-31 20:18:05最后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