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所属钓区:辽宁(1242) 铅是人类较早认识和利用的金属之一。科学工作者对格陵兰岛冰原土样进行检测,样土采自不同的地层,检测结果表明,土壤和岩石中有铅堆积层,研究人员由此推断这是由于2500年前大规模的铅尘所形成的。而这一时期罗马帝国开始铸造银币,由冶炼作坊的鼓风炉向外排放了大量的铅。 铅是一种重金属元素,比重较大,质地柔软。和其他一些金属比较,相同质量下体积较小,又便于剪切,因此,作为配重被广泛使用于各种钓具的钓组中,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铅坠。特别是手竿、矶竿钓组中,铅片、铅丝弯 折和剪切容易,方便了钓组的调配。 铅被广泛应用的同时,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了它的危害。铅被列为一类污染物,在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排放的浓度限值有严格的规定。铅与汞、镉、铬、镍等齐名,对环境的污染大,在金属类污染物中排在前列。2006年8月,甘肃省徽县发生的铅污染事件中,几百名村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铅污染的危害。这是近年来发生的一起严重的铅污染事件,后果严重。 随着钓鱼人环境意识的提高,一些钓鱼人开始忧虑铅坠的危害,担心遗落在水中的铅坠会污染水质,体现了钓鱼人对环境的关注。有些钓鱼人则用自制的石头坠代替铅坠,有渔具生产商也在积极寻求铅坠的替代材料。 铅对环境会产生污染,结论是肯定的。那么,钓鱼用的铅坠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吗?要了解这个问题,还要从铅对环境的污染途径说起。铅在蒸汽、粉尘、微粒的状态下进入空气、土壤和水体中,当浓度超过环境的本底值时,被生物吸收,其含量在动植物体内会不断增加,最终会影响动植物的健康和生长。上文中提及的甘肃省徽县铅污染事件,就是由当地一家铅生产加工企业排放的铅尘造成的。 通常情况下,铅比较稳定,在空气中受到氧、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其表面会很快氧化生成保护薄膜,阻止了铅的进一步反应。所以,铅块(包括铅坠)在空气中放置是不会对人体有直接危害的。 人们担心遗落在水中的铅坠经过一定时间浸泡,会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使铅溶解到水体中,从而对水体造成污染。应该说,铅是比较稳定的金属,在中性的水中是不会发生反应的,也就是说在清洁的水中是不会溶解的,因此也不会对水体产生污染。 当然这种结论是建立在铅块投入纯净的水中的前提下。事实上,有许多因素影响铅在水中的溶解度,包括pH值、硬度和接触时间;碱、酸性水有助于铅的溶解。 通过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零星散落在水体中的铅坠不会对水体产生明显的影响。如果在某一小范围内的水体遗落足够多数量的铅坠,当水中的pH值等指标发生变化时,使铅坠发生溶解,则可能对水质构成威胁。 当然,这只是笔者的粗浅认识,要了解铅坠是否会产生污染,还要有科学的态度和认识方法。对铅坠可能造成的危害,既不能夸大其辞,谈铅变色,也不能忽略它的潜在危害,只有建立在科学数据分析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才更有说服力。 写于2007-1-26 本文地址:http://bbs.oldfisher.com/show_i6693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