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所属钓区:吉林(1921) 钓鱼人户外垂钓的感想 作者:吉林白山---钓鱼人1961 岁月不堪回首,转眼已是2007年了。在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户外已经是寒风淅淅、雪花飘飘,大地银装素裹,好一派北国风光。随着这个季节的到来,迫使我那颗陶醉在户外垂钓的心渐渐的收敛起来,我沉下心来细细地回味着那垂钓时的快乐和愉悦,时而也使我联想到垂钓之时所见到的那一幕幕人与自然不和谐的场景和行为。 我的家乡,坐落在美丽富饶的长白山脚下、头道松花江上游岸边的一个 小城镇,这里山岭纵横,奇峰迭起,山高林密,植被繁茂,水域宽阔且富饶。据资料记载,早在1862年,这里被清王朝视为“龙兴重地”,康熙下旨“永行禁止”,昔日,由于这里山高林密,也曾经是东北抗日联军活动的主要地区。解放后,这里不段迁入人口定居,发展生产和农业耕作,使这里的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生活之余,闲暇之时,老人们常常回忆起他们当年那时的户外活动之事,“撒把米、抓山鸡,棒打狍子、瓢崴鱼”,以此来和我们攀谈户外活动之快感和喜乐。这使我想象到,那时这里的自然环境是多么美好啊,天是蓝的、山是绿的、水是清的,清晨,缕缕阳光洒进林荫,山泉潺潺流水声和那鸟儿欢快的啼叫声,奏响了大自然和谐的舞曲,各种动物在这和谐的舞曲中翩翩起舞,鱼儿在水中随着这舞曲声欢快的畅游,这一切与人类生活之间是何等的融洽,那真是一幅人类与自然和谐的美景啊。 我曾记得,那还是我在读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我一位要好同学的父亲非常爱好钓鱼,每当我去他家玩时,常常看到他钓到很多的大鲫鱼。从内心讲,当我看到这些大鲫鱼时别说是多么喜欢了,我便用上心地去讨好老人家,问这问那,哀求老人家带我去钓鱼,让他帮做钓竿、拴钓组、绑鱼钩、做鱼漂等等。那时侯我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台钓、悬坠钓,那时用的钓鱼方法就是现在大家讲得传统钓法罢了,鱼饵也没有现在那么多、那么好,用的就是家里人吃的玉米面饼子,把它用手使劲地揉成团,然后取一小点挂在钩上开始钓鱼,那个时候,在我的心理老人家的钓技可就是圣人了,每次去钓鱼,他都能钓得很多,而我也能钓到一些的,那时,江河里除了鲫鱼、鲤鱼之外,还有细鳞鱼、狗鱼、鲶鱼、牛尾巴鱼等 鱼种。如今,再也很难看见那些稀少鱼类了。此时此刻我便深深地体会到,之所以老人能够钓那么多的鱼,不仅仅是老人家的钓技高超,而是那时这里的自然环境好,鱼儿生存和繁衍的条件优越,因此,鱼儿才繁多,垂钓人才有更多的钓获。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加快区域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我们这个小县城,也和全国形势一样,也再日新月异的变化着。这里曾是以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而易名的县城,而今又是全国唯一的一个矿泉诚,吸引了全国著名企业哇哈哈、农扶山泉来这里安家落户,同时也有很多的公司、及民营企业应运而生,从加快区域经济的角度来说,的确是发展了经济。然而,由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法规措施不到位也相应地带来很多的负面效应,“三废”排放有很多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特别是在“四荒地”的便卖上,致使大面积植被被开垦成参地,水土保持严重破坏,江河污染严重,致使水中生物急剧锐减,甚至有些种类已经灭绝。 然而,有很多户外活动者更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不注意珍惜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福分,在户外活动时随手丢弃废物,给江河和自然环境又雪上加霜的增加了“白色”污染。更有甚者,他们不顾国家法律、法规之规定,在江河上用炸药炸鱼、用电机电鱼,恶性毁坏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他们这不是在享受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福分,而是在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是在肆意践踏子孙后代的自然资源。在我读高二那年的夏天,我和几个伙伴正在静静地细心垂钓,突然听到一声巨响,紧接着就是那个小木船上的人发出来的残叫声,船上的另一个人急速将小木船划到岸边,急忙将受伤那个人送往医院了,当我们知道那个人是在炸鱼时误将香烟当成炸药丢进河里了,而是将炸药留在自己手里了,然而,他一生中是永远没有一只手了。还有,就在2006年7月的一天,我们几个人在一电站库区上游垂钓,有一年龄看上去有十八、九岁的男孩,他身背一电机在库区电鱼,没过多一会,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过后,有人在喊,这里有人被雷电打死了,当我们跑到那一看,这不就是刚才从我们身边过去的那男孩么,这一幕幕场景是多么让人感到痛心和惋惜啊。而户外垂钓者,没有一人不愤慨这些人的做法,爱好户外垂钓的人,要从自身做起,自觉修养其身,自觉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珍惜和爱护这大自然的美好环境,在倡导共建和谐社会的同时,户外垂钓之人要更好地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本文地址:http://bbs.oldfisher.com/show_i6654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