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所属钓区:台湾(2443)
再談影響浮力的因素
相同的釣組,同樣的浮標,在不同的水域,標示桿上的浮力表現卻彼此懸殊,問題出在哪裡了呢?
有關﹁浮力﹂的詮釋,曾經概略的提過,不過該文大多針對浮標本體產生的浮力上探討,礙於篇幅,對其他可能影響浮力的各種因素∣水質、線質,並未將浮力做一完整的詮釋,本文便藉此補述。
前文曾經提過,浮標使用其實只是將浮體的浮力消失與殘存之間的﹁臨界點﹂善加利用,不過當水質本身或者線質與水的比重出了問題,浮力的表現是否會產生異狀?答案是:當然會!何解?且先別急,不妨先聽聽舉證:相信您一定聽說過﹁生雞蛋浮在海水上﹂的科學實驗,這不是吹牛,只要﹁鹽份﹂的比例足夠,儘管氣室和蛋體不成比例,讓雞蛋浮在鹽水絕對不是笑話。
但問題來了,海水鹽分的比例有高有低,生雞蛋只對﹁純﹂海水產生浮力,那麼在諸溪流的出海口,海水鹽分的濃度多少會被沖刷而下的溪水稀釋,這種鹽分卻不足致雞蛋浮起,所以同樣是海水,鹽分不同卻有不同樣的情形發生,萬一蛋殼破裂不查就像標體裂痕時又如何?更何況一公升的淡水容許溶解大約兩百三十公克的鹽。
我們不妨再看一例,除了鹽分會影響浮力,清水就不能讓雞蛋浮起來嗎?非也!清水同樣能托起雞蛋,不過這種雞蛋肯定是瀕臨腐敗邊緣的臭雞蛋!越是新鮮的雞蛋,反而會呈現﹁沈澱﹂於底層的現象,所以,新鮮程度與否,同樣會影響雞蛋在清水中產生的浮力。這些例子和釣魚有關嗎?有!雖然關係不是很密切,不過卻能藉此管窺浮標的浮力調校方式。這兩則例子的共通點便在於∣∣物質與水的比重關係,物體的比重小於清水,則能物體能浮在水面上。前述兩則例子便是海水的比重大於淡水,所以能將生雞蛋托出水面,而臭雞蛋則因蛋體腐敗而致空氣膨脹,所以在清水中也能鉤浮在水面上。如此引申,或許還是讓人不知所云,在此便引用實際的例子舉證吧!
浮標調校後失準,可能是您最常碰到的事,當您的線組明明在在甲池塘就已經調校完成的浮標,用在乙池塘,卻發現∣浮力明顯的消失或增加了許多,是前面的修鉛工程未盡落實?還是線組搭配浮標錯誤?與其費盡口舌釋疑,倒不如認清各項基本條件:
國人最常使用的釣線不外尼龍線與碳纖線,如果加上最近極為搶手的﹁編織布線﹂也不過是三種而已,然而三種材質的比重卻都截然不同;在此不妨將不同的素材作下列區別:
∣碳纖線∣
三者之中,以碳纖線的比重最大,雖然市售釣線的包裝上並未標註,但大多在在一.○四至一.一四之間,依製作廠商生產要求而有所不同。
就是比重高過於水的緣故,所以碳纖線入水即沈,即使殘餘的滯線不易因表面張力而漂浮在水面上,這種優點無異於有催促浮標加速站立的功效,若和尼龍線比較,碳纖線的拉力質又強過尼龍線。
這麼優秀的條件莫非是暗示讀者碳纖線是﹁史上最強﹂?其實也未必!看完後面這段在下定論。這種線系雖然勇猛,且較不需擔心線表刮傷,所以充當池釣的母線還有不錯的評語,不過有線質太硬的缺點,若當作子線運用,萬一碰上池魚嘴叼、龜毛時,碳纖子線﹁晃﹂餌也不若尼龍線般自然。此外,售價較高,線結的處理方式亦要求頗高,諸如使用時下流行最簡便的﹁蜘蛛結﹂,便不適用於碳纖線︵拉力強度不若一般線結理想︶。不過前面這些論述都非關本文﹁浮力﹂的主題,僅供參考。
∣尼龍線∣
相形之下,尼龍線的比重就沒有那麼高,大約在一.○三左右,由於與水的比重極為接近,所以當釣線接觸水面時,若沒有外力的牽引,滯線很可能漂浮在水表之上,萬一遇疾風吹、水波推瀾等,標點也可能因浮標移動而無法固定位置,這也是釣者在完成拋竿之後,習慣性的把滯線牽制沈入水表下的原因。
由於尼龍線質地較軟,﹁延展性﹂佳,充當母線則有緩衝瞬間拉力的功能,但有線表刮傷會損及張力的缺點,拉力值也不及碳纖線神勇,不過價錢便宜,相對於釣友的接受程度亦較高。
∣編織線∣
編織線又稱布線(火線),號稱釣力值高過傳統釣線三倍以上,往年多用在船釣,但因線徑過粗、比重比水輕︵組織結構內間隙多︶,想要和傳統釣線一樣沈入水裡,恐怕需要一段相當漫長的時間∣等待完全線質﹁滲水﹂,所以用在池釣並不恰當,但近年廠商針對池釣人口研發,線徑纖細的編織線一一問世,尤其蜘蛛線的引進,池釣界趨之若騖,高倍數的拉力值加上延展性極低、線表又不怕刮傷以及質地柔軟,即便打結也不會降低拉力值,釣友藉此不再被大物修理,但這也並非是項好訊息,釣線不斷,魚鉤反而很容易被扯直,斷竿的機會也大為增加,即使者這兩種情形都沒發生,手臂也可能因此受到極度傷害!
引述前面三種釣線,是希望將三種不同性質得釣線作一比較,以便了解線組浮力誤差產生的主要原因∣∣比重上的差異發生。此外,線質﹁滲水﹂的程度也是影響浮力的因素。相信您一定很好奇∣尼龍線、碳纖線也會滲水?不錯!這兩種性質的釣線一樣會滲水,只是程度不及編織線嚴重;那麼這種現象對浮力有何影響?有!線組剛開始下水時,線分子組織尚未完全滲水,所以浮力調校還是處於未滲水時的狀態,但您必須接受一項事實,這種浮力並非表示完全處於﹁恆定狀態﹂,也就是說線分子完全滲水之前與之後的浮力表現都會不一樣。雖然差異可能很微小,大約是標示桿上俗稱的一兩目之間,不過,對於魚嘴刁鑽、龜毛的時候,魚訊明顯的差異如何,所指的不就是色目上的這些距離嗎?
另外一種影響浮力的因素便是水質,池水的水質內所含的懸浮雜質比例一樣會影響浮力,雜質的比例是影響浮力的一個關鍵,混濁的池水浮力遠比清澈的池水佳。。如果是垂釣前才作浮力調校,這種現象便很難察覺,反之,若在垂釣之前已經其他池塘調校過的線組,差這兩三目之間而已靜不定狀態只要有一方牽引,可以助長﹁表面張力﹂如果池魚吃餌乾脆,根本不需要了解這麼多,不過隨著季節變換,還是難免碰上刁嘴的情況。
註:比重係指物質的密度與攝氏四度條件下下的純水密度之比。
白皮轉載:懶得打字
本文地址:http://bbs.oldfisher.com/show_i60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