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所属钓区:安徽(1689) 竞技钓野钓深水 在野钓中,水深超过3M的情况还时比较多见的。深水区招大鱼,且小杂鱼很少追饵到水底,在此季节上大物的几率较高。本人喜欢竞技钓,即使野钓也以竞技钓为主。下面把自己用竞技钓法野钓深水的体会发到老网,供大家参考、交流。 1、选好钓位 前文说过,我喜欢垂钓的野河有三多:小杂鱼多、小鲫多、水底障碍多。几个老钓位水深都不超过2M。有一次随风向选钓位时,偶然发现了一处深水区,达3.2M。夏季在浅水中找到深水区那真是找到了宝地。正应了“浅钓深”的钓谚,为提高钓获量打下了最基础的基础。所以,钓鱼先选(钓)点是至关重要的。选点就是选鱼们居留或必经之地,此时,几乎所有的钓谚、经验都是实用的:浅中钓深,深中钓浅;大树下,水草边;钓障碍,钓桥洞等等。如果风向合适又能选到几项条件都能具备的钓点,那即使不是鱼窝、鱼道也不会远到哪里去。当然,选好钓位后还要检查钓点地形,以确定具体钓点。方法是先在垂直方向打满线,调整浮标,探明水深。至于浮标露出水面的目数,只要对其足够了解,调漂时保证钩饵离底即可,并不像有些钓友说的调几露几。然后渐次向岸边拉回(此时最好不要挂子线以防挂钩),据浮标目数了解正前方地形;然后在此位置的二侧约1-2M处分别操作一遍。如此,钓点周边的地形了然于胸。 2、杆线搭配 选好钓点后就要搭配杆线。建议用调性偏软的钓竿。硬调、超硬调杆少用或不用,以防上大物时切线跑鱼。线组宜偏大。如想大小鱼兼收,可用1.5/0.8线组;想专收大鱼可用2.0/1.0甚至更大线组。其中子线可调,不要拘泥于主子线减半的教条。浮标宜偏大,3-6#(据水深、小杂鱼多否等综合选定)为宜,使铅坠配重加大,钩饵快速到底。 3、线组调钓 调漂时,由于浮标号数较大,1-2目足以承载一个钩饵的重量,所以,调目以小为宜,留有余地。比如调3目,如单饵压标为1目,则钓目可1目(上饵离底、下饵轻触或离底)、2目(上饵离底、下饵触底)、3目(双饵触底)、4目(双饵触底、铅坠下部触底)、5目(铅坠触底)。这只是为说明问题打的比方,不同的浮标因其漂尾目长、直径不同而有差异。找底后一定要反向验证,确保找到实底。实钓初建议钓2目(即上饵离底、下饵触底),以后根据吃口及上鱼率调整灵、钝。如下钝信号明显但上鱼率低时可逐渐钓钝。 值得一提的是,钓鲤时,有的说要钓灵(如1目),有的说要钓不灵不钝(如2目),还有的说要钓钝(如3目及更大)。我的体会是,大家说的都对,因地域、天情、水情、鱼情不同而易。该河钓鲤和大鲫就以钓钝加逗钓的方式上鱼率最高。关键是方法灵活,不拘泥成规,尽快找准最有效的方法。 4、用饵 饵料的味道、配方介绍可以说随手拈来,不必赘述。但其状态却是同样不能含糊的。一是比重要稍大。不能象钓浅水、钓小鲫那样用轻比重饵。大比重饵下降快,加之配铅重可尽快穿过杂鱼层,减少下降过程中的损耗。二是体积要稍大。即使大比重饵在下降过程中也会损耗,搓大饵才能确保钩饵到位后残留量合适。三是饵料要稍粘。这是深水垂钓用饵最重要的环节。粘饵不仅可减少下降过程中的损耗,更重要的是到达钓棚后有足够的残留量,并使之2(钓鲫)――5(钓鲤)分钟雾化。非如此难以保窝、养窝。 5、二个细节问题 (1)、铅坠。不少钓友可能都有体会,深水垂钓中有时会发生调目变化。比如调3钓4,钓着钓着,发现鱼吃口越来越少,捣腾半天想起检查调目时才发现调3已变成调1甚至漂尖入水了。这是由于所选铅皮不合适造成的。太薄(如1MM)就太软,太厚(如3MM)就太硬,钓深水提杆时抖腕力度大,加上提杆频率高,很容易使铅皮变形。即使是2MM的铅皮也会出现此现象。我的办法是,改用保险丝。只要缠紧并将二头固定住(用钳子甚至用牙都行),解决调目变化问题非常有效。 2、备用不同状态的饵料。即使深水垂钓,饵料雾化过慢也是不利于养窝的。关键是“度”。钩饵到底2分钟雾化对钓鲫是足够的,但钓鲤就太快了。所以,垂钓中,可一边“手不离杆、眼不离漂”,一边用另一只手取在用饵料一团轻轻揉搓,使之更粘。一旦发现鲤鱼进窝,立即提杆换饵,静待鲤鱼上钩。 本文地址:http://bbs.oldfisher.com/show_i5894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