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所属钓区:青岛(878) 用毒药来药鱼,是钓鱼人最为不齿的野蛮行为。其对鱼类和其他水生物资源的毁灭性破坏,足以让原本充满活力的池塘、水库,霎时变成一潭毫无生气的死水。这种杀鸡取卵式的愚蠢做法,既危害了当今,也祸及了未来。 我不知道药鱼究竟起源于何时,但最近偶尔读到了唐朝的大文学家和大诗人皮日休《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其中的《药鱼》,便得知起码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有药鱼的野蛮行为了。皮日休的原诗是这样写的: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药鱼】皮日休 吾无竭泽心,何用药鱼药。见说放溪上,点点波光恶。 食时竞夷犹,死者争纷泊。何必重伤鱼,毒泾犹可作。 由此看来,药鱼的恶劣行为,在唐朝不仅存在,很可能也比较常见。否则,这种行为也是不会被皮日休用诗来描述,继而用诗表述自己为之惋惜和谴责的心情。从诗中看来,皮日休还真是一位非常注重环保的“绿色”诗人。诗人写到:“吾无竭泽心,何用药鱼药。”这既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谴责。药鱼的后果是:“点点波光恶”和“死者争纷泊”。这样的场景是惨烈的,不仅也让今天的后人为之扼腕。 我不知道唐朝的药鱼人使用的是什么样的毒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种毒药肯定不是用当今的化学方法合成的。他们向水中投放的很有可能是剧毒的矿物或剧毒的中草药(这个问题该向农兵先生请教了)。估计其毒性远不如当今的化学毒药那样剧烈,其降解和残留的时间也不会像当今的毒药一样长。想想当今的药鱼人比他们的前辈要“幸运”的多了。当今高度发达的化学工业为他们提供了花样百般的选择,他们信手拈来一种,只要往水里抛撒,不长的时间即可看见鱼鳖虾蟹翻将上来,大小统杀、片甲不留。无论是古代的药鱼人,还是现代的药鱼人,无论他们选择什么性质的药物,只要是毒药,其结果都是一样的。他们的心,也是同样的歹毒。 我们虽然已经在时间上远离了唐朝,但唐朝就有的药鱼恶人,其子孙一直繁衍到了今天,让我感到悲哀的是不知他们还将繁衍到今后的哪个朝代为止!“绿色”诗人皮日休,通过他的诗篇延长了他千年的生命;而“前赴后继”的药鱼人,则通过他们药鱼的恶行,延长了他们千年的卑鄙。 2006年7月28日 本文地址:http://bbs.oldfisher.com/show_i5766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