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所属钓区:辽宁(1141) 接 鱼 小时候是鱼多的时候。那时和鱼有关的“渔事”也多,比如用鱼竿钓鱼,用推网推鱼,用拉网拉鱼,用袖子网截鱼等。记得每次乐滋滋地把鱼拎回家时,母亲就说:“臭鱼烂虾,费饭的冤家。”在物质匮乏的年月,母亲关心的是粮食,而留在我记忆深处的是鱼香和鱼趣。 与上述各种捉鱼方法比,用筐接鱼可是有鱼可观,有景可绘的。村西的小河,平日里水流不大,流过2公里后注入南甸子,鱼就从甸子里溯水而上。涨水时河里的鱼会更多些。接鱼时,选河的窄处筑坝,坝前水位提升,坝中间留一小缺口,使水流从较高处跌下,仿佛一个人工的小瀑布,孩子们称它为“滴水漏子”。而筐呢,就固定在水流下方的“漏子”里。当鱼儿顺流而下懵懵懂懂跌入筐里时,已无法逃出。此法捉鱼的乐趣在于,接鱼时,人躲在岸边的树丛或蒿草中,看着鱼儿一条条落下。当然,不是每个伙伴都会接鱼的,判断不好鱼情,不知鱼儿上下是要空筐的。玩这个,伙伴们还得跟我学。 捡 鱼 是夏久雨的日子,村西小河已是沟满壕平,村里人因无法进行农事,大多闲置在家。而孩子们并未得闲,当河水快淹至桥面时,几个小孩正守在桥头“守桥待鱼”。甸子里的鱼儿逆水而上至桥头,有鲢鱼误桥为网,跃出水面,欲飞过桥,不想却落在桥面上,正好被守在桥头的孩子逮个正着。 春天,河边的浅水处水温回升快,偶有黑鱼会趟在岸边“晒花”,懒懒的,如小猪一般。遇到这种情形,人们往往顾不上脱衣服,一个鱼跃扑去,将鱼拿下。尽管这样的机会很难碰到,却能使获鱼者高兴很长一段时间。 凿冰捞鱼 初冬,北方的河面已结薄冰,而渔事未停。站在河面上可看到冰下的黑脊鱼儿缓游,冰上的人一跺脚,冰下的鱼儿又摇着尾巴惊慌逃走。河蚌游动会在河底犁下一条沟痕,顺着沟痕找几步远,就会看到半埋在河底的河蚌。这时在冰上凿个洞,伸手就从冰冷的河水中将河蚌掏出。 天气渐寒,随着冰层不断变厚,小河已断流。鱼儿只有退守到相对独立的深坑中划地为牢。凿冰捞鱼的时候又到了。在长条坑的冰上凿一排或两排窟窿,用木制的咕咚耙伸入冰窟窿内用力击水,如此“咕咚,咕咚”,地从坑的一端逐渐向前推进,鱼儿被赶到坑的另一端。这时,用搅捞子在冰窟窿内旋转,冰窟窿内的水也急速打着转,鱼儿入网后蒙头转向无法逃出。提出搅捞网,鱼和冰块“哗”的一下被倒在冰面上。寒冷的天气里,水花溅在衣服上迅速结成冰珠,而捞鱼人却忙得满头大汗。 现在回乡,已很难再享如此鱼趣了,小河两岸树丛、草地被恳荒成田,河道淤积,河水少了,鱼儿更是难见。而童年时我在岸边酣睡的草地又哪去了呢? 聂占起 2004/1/28 本文地址:http://bbs.oldfisher.com/show_i327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