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钓友 访问老网家园!
老网商城装修升级中,临时可以从老网淘宝旗舰店购买钓具
全部文章 → 海钓园地 → 台湾省人讲解浮游矶钓§之三
台湾省人讲解浮游矶钓§之三

  文章来源:小西

  老网说明:该文章整理自老网历史文库,因为数据转换原因,作者可能不符,特此说明。

  说道浮游矶钓,就要特别说一下丹锥。

  若从科学角度来审视丹锥浮标的外观、结构、材料、涂装等项目,它应该呈现以下面貌:

  外观是上端小、下端大的泪滴型,以消除被鱼只拉动下潜时所产生的涡流阻力,并提高乘流性与敏感度。

  结构重点在预埋配重位置应适度提高,以取得合理的摇晃效果,同时达到容易打斜的目的。

  材质应考虑整体比重需要,采上方为梧桐木、下方为黑檀木的搭配方式,以便与预埋配重互相搭配,获致恰当残存浮力,且提高浮标下段的耐撞性。涂装则应考虑识别需要,施以荧光橙色至荧光黄色渐层变化的喷涂方式,并向下延长着色范围,以方便使用者掌握鱼讯。为了叙述方便,我给这种丹锥取了个名字叫做「KO」,也就是拳击赛中「Knock Out」(击倒)的缩写,搞不好改天会将它商品化上市。有位读者看完前文后提出一个问题:浮标上端没有画对应B数的参考线,会使人难以调校残存浮力,也难以掌握鱼讯。这应该是许多先玩池钓后学矶钓者的共同误会,以为那些线条也跟池钓浮标 TOP 尾上那一节一节色带的作用相同。其实就算我没在一年多前(本刊第一○五期)说明过,等你玩了一阵子之后,也会自然了解那根本不是什么参考线;一般丹锥上方色彩鲜明部分,与下方深暗色泽部分,所用的漆料材质并不相同,涂的厚度、次数、先后次序也都不一样,所以需要那样一、两条线来收边和修饰,与浮标本身负载B数、残存浮力没有关系!(当然在极少数日制丹锥上,还是明白标出了对应B数的参考线,只不过……仅供参考啦!)

  丹锥选用原则

  既然那些线条跟负载B数、残存浮力没有关系,有没有它当然也就无关紧要了,可是有些人还会有另一个疑问:没有参考依据,要如何判断鱼讯?

  放心,海里的鱼跟池塘里的鱼是不同的,池鱼生活在几乎不会流动、没有波浪的环境里,吃的是容易化散的粉质(或细颗粒)食物,又经常受到惊扰、伤害(意思是常常被钩子刺到、被拉上水面再放回去),容易养成极端龟毛的食性,所以必须靠纤细的止水型浮标来放大咬饵动态;反观海鱼却是活跃在风浪与潮水之中者,吃的东西若非在流水中稍纵即逝,就是活生生、会挣扎、会逃跑的生物,这使牠的就饵动作相对来说显得十分阿沙力,因此使用粗粗短短的丹锥即已足够捕捉鱼讯矣。

  至于如何捕捉丹锥所呈现出来的鱼讯?这问题可就大些了(不过也还不必像小日本那样小题大作),我们不妨先从以下几个最浅显的选用原则讲起(注:暂时不把水中浮标加入讨论)。

  一、不要动不动就拿恐龙蛋出来吓人,也不可「一路走来,始终如一」,到哪里都用同一颗丹锥;在一般矶钓场合里,请尽量使用当时所能操作最小(体积小、载重量低)的丹锥。

  二、通常标点越是靠近钓座(亦即越趋近所谓的「矶际」)、钓棚越浅、风势越小、水流越缓、流况越单纯(没有双层流、三层流等问题)、鱼咬饵越是龟毛的情况下,就要用越轻、越小的浮标(例如 0、F、B、2B 等编号者)。

  三、当在稍微有一点距离,但还不需要远投或放流的「近场」标点下竿,或者碰到浪较大的情况时,可考虑选用体积、载重量稍大的制品(例如 3B 至 5B 者),不必多加咬铅,以藉其较大的残存浮力来克服波浪影响,免得产生太多假鱼讯。(如此固然会牺牲一部份敏感度,但为了强调目视条件,也就不得不如此了,所幸浪大时鱼只觅食通常也不会太龟毛。)

  四、如果垂钓矶际或近场,但碰到风很大、一直干扰操竿控线且会吹歪浮标的情况呢?此时同样可选用载重 3B 至 5B 者,但多加咬铅至残存浮力几乎为零(甚至负浮力--假如你能适应这种钓法的话),使风势对浮标、母线的影响降至最低。

  五、标点很远、需要远投,或钓棚超深、杂鱼很多,以及风力甚强、钓棚深度不易维持的场合,还有流水湍急、要搞放流之时,可用自重够、载重量也多的大型丹锥(5B 以上到 1.0、1.5 等制品)来达到顺利垂钓的目的。

  上述原则是不是绝对的、放诸四海皆准的?当然不是!否则就不叫原则了,西方人不是有句谚语吗:原则就是用来违背的!何况海里的事又藏着太多变量、太多影响因子,如果你以为照那些原则选好丹锥,然后把钓组往海里一丢,鱼儿就会自动排队上钩的话,那结果必然会让你大吃一惊的--铁定龟儿排队上钩!

  所以,了解上述原则之后,你还得懂得随机应变,要能密切掌握潮目、暗礁、白沫带等标点的位置与深度,然后根据钓场状况操竿控线,使钓组能够顺利进入狙击地点,并配合有效的诱饵施打技术,才能获致良好成绩。

  至于如何随机应变、如何掌握标点、如何操竿控线、如何搭配诱饵施打技术?看起来好像很难唷!

  放心啦,那些问题真的只是「看起来」很难而已,国父不是规定过吗:知难行易。所以读完下文的入门介绍之后,相信你就也会觉得自己是矶钓高手了。

  KO丹锥基本应用

  丹锥浮标是阿波流浮游矶钓技术的代表器材,而阿波流讲究的是 FUKASE 钓法,所以要谈丹锥应用,就应该先搞清楚 FUKASE 钓法的意义。

  什么是 FUKASE 钓法?本刊前此已经登载过不少相关论述,此地不拟再多赘言,仅根据日本名人高桥康生(注)、小里哲也、山元八郎等的概念做个总归纳:FUKASE 钓法的基本遂行方式包括六个步骤--一、使用浮标;二、配合诱饵;三、掌握潮流;四、确立钓棚;五、操竿控线;六、作合搏鱼。

  从这六个阶段,看倌应不难瞧出丹锥的重要地位,因为所有步骤都是以之为出发点、以之为操作依据的,只不过为了因应各种不同状况,各家各派发展出许多不同用法而已。

  依日本人的讲法,浮标在钓组中的着装方式可分为固定式、游动式、移动式三种,其中游动式又可分成半游动与全游动,而移动式则多指使用外挂式长杆状浮标的场合,与丹锥有所区别,故此地以固定式、半游动式、全游动式三者来说明KO丹锥的优点与使用要领。

  固定式钓组

  在海水深度不大或鱼量多的时候,以及鱼群容易被诱集到浅钓棚或咬饵较热烈时,浮标往往可以直接安排在母线上某一固定位置,而不必要它上上下下的跑来跑去,这就是所谓的固定式钓组。

  此法通常将浮标设定在距离钩子四、五噚(不超过十五尺)的范围之内,为什么?因为浮标在母线上的位置是固定的,假如钓棚设定太深的话(比如说接近十八尺),那么当收钓组上来换饵或搏鱼完毕准备下捞网时,浮标必须收得很接近竿尖丝道环,你才抓得到钩子或捞网才捞得到鱼,这将产生极易挤断竿节的危险;而且,丹锥浮标是整个钓组上重量最重、体积最大的部位,如果它高高的顶在竿尖附近,势必会使抛投工作变得相当困难。

  但也由于浮标位置是固定的,母线一动它就跟着动,因此大家都认为「应该」鱼一咬饵就会有所反应,故鱼讯表达最为敏感、直接。可是真的如此单纯吗?还是说那也需要看钓者的技术差异而定?

  答案当然是后者。不过假如使用KO丹锥的话,你将发现那种区别钓果优劣的技术差异,很容易被器材特性弥补过来。

  如何弥补?重点就在KO丹锥「容易制造打斜效果」&「下沈时几乎没有涡流阻力」。

  我想打斜效果就不用再多说了吧?上一期已经讲得够明白了,倒是下沈时涡流阻力较小这档子事儿可以多聊聊;只不过……这次要讲的重点不在鱼只拖沈浮标,而是「水流拖沈浮标」!

  FUKASE 钓法有个相当重要的技术基础,就是掌握「吸引钓组的水流」,这类水流多出现于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浪花洗上岸际岩石后返冲入海,会造成一股猛往深处卷的水流;另一个是潮流运动途中遭暗礁挡路而必须绕行过去之时,会形成一股快速卷到暗礁背后的水流(请参考插图一、二)。

  这两种水流跟一般推送浮标的潮水不同,盖潮水通常使钓组以较平稳的速度移动,浮标可始终保持在水的表面;会吸引钓组的水流却能以很大力量突然拉动钓组,使之迅速往深处或往暗礁背后前进,此时浮标将会随着钓组一起被拉过去,根本无法维持稳定浮在海面。

  为什么掌握这种水流很重要?试想你若是一尾聪明的大黑毛,正想找顿免费的午餐吃,你会到哪里去「开饭」?用膝盖头想也知道,当然是食物往哪里漂,哪里就是你的餐厅,对不对!

  现在再想想,假如你是一棵刚被波浪冲刷下来的海藻,或者是一坨随波逐流的有机物(譬如一些混在诱饵粉里的南极虾),你会怎么漂流?当然是水流怎么卷,你就怎么漂了,对不对!

  所以啦!只要水下有鱼,而你又能让饵很自然被吸下去(或吸过去)的话,那些好货色就非常有机会把钓饵当成大餐一口吞入;在这种情况下,看不看得到浮标显然已不重要(反正它也被吸到水里去了,想看也很难!),鱼只多半都会直接「吃到手上」来,你有时连扬竿作合都不必,只要负责搏鱼就好了。

  现在你学到一个总是被高手暗崁起来的撇步啰!不过如果高手用的是一般丹锥,那你不但能向他学习,还可以进一步打败他,因为KO丹锥「容易制造打斜效果」&「下沈时几乎没有涡流阻力」的特性,显然远比一般丹锥更能抓住这类水流,让钓饵自然卷入狙击大物的「餐厅」。

  半游动式钓法

  当钓棚超过一根竿子深,或风浪使得钓棚难以维持固定,抑或者需要在某个范围内适度晃饵时,就会用到半游动式钓组了。

  但开始讨论KO丹锥在此钓法中的应用之前,我们必须先搞清楚一件事:日本人通常把游动式钓组的攻击范围设定在三噚到五、六噚(约五公尺到九、十公尺)之间,超过这个深度就得要用移动式钓组。为什么如此划分?还有,为什么移动式钓组绝大多数采用高载重的外挂式长杆状浮标?

  其实这两者是密切相关的,因为当钓组下沈时,如果深度越大,丹锥浮标在母线上滑动的距离就越长,摩擦力所造成的阻滞现象就越明显,此时万一钓场上又有潮流的影响,则恐怕经常会钓组漂离了标点,丹锥都还没就定位吧!然外挂式浮标只凭一个小环(通常是用一个外加的太空豆)跟母线连接,就算深度极大,摩擦力的影响也还算很小,再配合上它自身拥有的较大浮力(相对而言即载重量大),更能够让钓组迅速潜入深处,而浮标自己则会快速「往上」爬到母线的上挡豆位置。

  现在回头讨论游动式钓组中半游动与全游动用法的差别。有些人误以为这两者的分野亦是在于垂钓深度上面,

  本文地址:http://bbs.oldfisher.com/show_i24954.html

  本文章由oldfisher于2006-1-27 17:44:38最后编辑过

相关评论4
银牌会员 大老鼠
认证:
积分: 932+2388
等级: 14级会员14级会员14级会员14级会员14级会员
性别: 男(male)
注册: 2004-12-14
签名:

  好东西,学习了

1

银牌会员 过江小鱼
认证:
积分: 8861+1136
等级: 21级会员21级会员21级会员
性别: 男(male)
注册: 2006-11-14
签名:

  nbnbnbnbn

2

银牌会员 安子
认证:
积分: 96+348
等级: 7级会员7级会员7级会员7级会员
性别: 男(male)
注册: 2006-4-25
签名:

  收藏

3

银牌会员 未来高手
认证:
积分: 7984+328
等级: 20级会员20级会员
性别: 男(male)
注册: 2007-2-11
签名:

引用:过江小鱼的评论:nbnbnbnbn
4

评论注意: 〖评论内容500字以内,段落前空格无效,不要使用HTML代码〗
上传图片:
内文包含: UBB帮助
回复内容:
心情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