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钓友 访问老网家园!
老网商城装修升级中,临时可以从老网淘宝旗舰店购买钓具
全部文章 → 钓友文苑 → 杂议钓鱼
杂议钓鱼

  杂议钓鱼

  

  曾在江边遇到一位特殊的钓鱼人。从面相看,他好像只有三十出头。江风吹乱了满头的黑发,他拄着单拐,左大腿下面是空的,右手握着一只短竿,执着地伫立水边。

  我被眼前出现的这尊“雕塑”深深地震撼了!这幅生动的特写,展示出来的是一种精神力量,似乎在向人们昭示:钓鱼不仅仅是简单的户外活动,也不完全是人们常说的那种“为鱼而渔”或“为娱而渔”,似乎有着更深更广的内涵,因为每一位钓鱼爱好者都有着不同的追求和各自的感受,难以尽述。

  一、钓鱼与垂钓

  钓鱼——用饵诱鱼上钩,凭钓技拿鱼,或大鱼、或小鱼,或淡水鱼、或咸水鱼,多多益善,以达到欲望为满足,从中获得乐趣。

  垂钓——是指钓鱼的过程,其目的就不仅仅是获鱼了。为山水而钓,为心情而钓,古今皆有。或钓出一份快乐、或钓出一份孤独,或钓出几分惬意、或钓出些许惆怅……可谓千情百态,各有所求。

  终日沉迷于饵、技的探研者,不是学者,便是“钓徒”; 顺其自然,鱼、情兼得者,方为钓者。

  二、钓鱼有鱼方为娱

  渔猎(网捕或钩钓)是为了生活所付出的劳动,通过劳动技巧向自然界获取所需的物质财富。钓鱼则是为了满足精神上的某种需求,而这种需求又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的,即鱼获。钓鱼主要目的就是想钓到鱼,通过获鱼的整个过程得到快乐,达到精神上的满足,如果没有鱼获就一定钓不出趣味。

  在高端钓鱼人群中流行着一句时髦话——钓鱼为娱不为鱼。有人为了证明这一点,强调自己不爱吃鱼、或根本不吃鱼,用以说明钓鱼仅是一种精神需求,完全是为了娱乐。其实,钓鱼和爱不爱吃鱼并没有什么因果关系,没有人是为了吃鱼而不计成本和时间特意去钓鱼,反之,也不会因为不爱吃鱼就放弃钓鱼的爱好。

  还有人把姜太公直钩钓鱼作为钓鱼的最高境界,借以佐证钓鱼的风雅及精神属性。其实,姜尚钓鱼仅是一例历史典故,是说他用钓鱼的幌子在钓君王,和实际意义的钓鱼并没有多少关系。过分排斥、淡化鱼在垂钓中的作用,过度标榜“不食人间烟火”的娱乐,也是一种矫情。钓鱼是精神与物资相融的一种娱乐方式,无论推崇或无视其中某一方面的客观存在,都将是一种主观上的故意割裂。

  钓鱼有鱼方能为娱。钓鱼是一种贴近自然的简单的户外娱乐,而不是那种所谓脱俗超凡的沽名钓誉。

  三、“文钓”与“武钓”

  “文钓”即为垂钓。满足的是一份心境,或风或雨,或阴或晴,全身心地融入到自然中去。钓前无须刻意筹划,简单的渔具、平常的饵料,怀着愿者上钩的心态,不急不愠,见鱼则喜,无获亦安;欣赏的是自然美景,感受的是等鱼上钩的过程。

  “武钓”意在获鱼,多多益善,大者为尊,追求的是一种刺激和欲望满足后的快感。未钓前,从钩到饵、从线到标、从整套设备直到钓鱼窝点,无一不是精心配置、谋划的,可谓百密而无一疏,志在必得。意得者,雀跃,失意者,戚戚然,沉溺于鱼获的多与寡。

  当下,“武钓”者多,“文钓”者寡。

  四、“垂钓”新解

  百度词典对垂钓有两种解释,一、用钓竿钓鱼:溪边垂钓翁。 二、俗称“钓鱼”。可见,垂钓即俗称的钓鱼。

  生活中人们习惯把垂钓称作钓鱼,或者把钓鱼称作垂钓,总之认为垂钓和钓鱼是一回事,最多是称呼有雅俗之分罢了。从历史渊源上来看,这样说并没有错,虽然垂钓和钓鱼在称谓上不同,但内容一样,不论称呼钓鱼、还是称呼垂钓、或是垂纶,都是用竿、线、标(也可不用)、坠、钩、饵待鱼上钩的一种消闲娱乐。但现在不同了,钓鱼已发展为多元化,垂钓的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垂钓不再是静中的等候,而更多的是主动出击,并且融入了商业色彩,甚至延伸为一种行业,有了钓鱼技能的职称和等级评定,传统中那种古老的垂钓方式已被边缘化,在人们的意识中日益淡化。在这种状况下,把各类用钩、线获鱼的活动统称为钓鱼尚可,而依旧冠以垂钓的名称就显然说不通了。

  传统的垂钓是以静为主,是一种没有商业功利的消闲娱乐。现在不是这样了,传统的垂钓方式仅是现代钓鱼活动中尚存其中的一小部分,垂钓二字已经囊括不了新涌现的多种钓鱼方式,垂钓可以是钓鱼的雅称,但钓鱼却不等同于垂钓。你能说路亚钓、拉饵钓是垂钓吗?笔者认为不能,硬要把其说成垂钓于理不通,路亚钓和拉饵钓均是以动为主的获鱼方式,与垂钓的静中等候截然相反,把其称为钓鱼方为准确。而钓鱼竞技比赛离垂钓就更远了,因其改变了垂钓的基本性质,和技能竞争、追名逐利绑在了一起,最多只能称其为和钓鱼相关的一项活动。

  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垂钓这个词语已经不能涵盖如今钓鱼的全部活动,垂钓仅是钓鱼活动中存在的一种方式,只能列入钓鱼中的一种钓法(有人称其传统钓),类同于拉饵钓、路亚钓、竞技钓一样;所不同的是,每当人们说起垂钓,眼前会出现静坐水边等鱼上钩的休闲客,给人一种美好浪漫的遐想,这便是垂钓永恒不朽的魅力。

  五、浅析“钓鱼文化”

  凡是接受过教育的人,对文化都会有一个大概的理解,如果实在弄不清楚,查一下“文化”二字的词条也就明白了。个人浅见,钓鱼文化是文化中的一种分类,带有专属性,如同于饮食文化、建筑文化、航海文化等这些专属文化。专属文化还可以派生出更具体的文化,例如:饮食文化可以细化出酒文化,茶文化,美食文化等等。确切地说,钓鱼文化归属于娱乐文化,是娱乐文化的一个分支,具有怡情的性质,“钓鱼钓鱼,十钓九娱”就是一个注脚。笼统地说,一切同钓鱼有关联的、带有娱乐性质的各种活动和事物,经过历史的沉淀得以传承并发扬的文化显现,就是钓鱼文化。一般认为,用文字、笔墨表达出来的钓鱼活动、事件、心情、感悟,并得以传承下来的高雅文化才可以称之为钓鱼文化。例如,与钓鱼有关的诗词歌赋、典故,鱼拓、书画等。实际上,这些只是钓鱼文化的一个方面,凡是和钓鱼有关联的一切事物都含有钓鱼文化的性质。

  那么,具体的钓鱼文化又是什么呢?列举一个亲历的钓鱼事例,分析一下钓鱼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九十年代初,笔者被单位派往大庆开发区一家大酒店工作,离酒店不远有一个天然的水泡子,经过分析判断,里面很可能生有老头鱼(葛氏鲈塘鱧)。当时身边没有渔具,附近又无处买,想钓鱼就得自己动手做。笔者从废竹扫帚中选出两根长竹枝,用细铁丝绑成一根两米多长的鱼竿;从装蔬菜的绿网袋抽出尼龙线当鱼线;用大头针弯成两枚没有倒钩刺的鱼钩;用一次性木筷做浮标;用电线塑料管当标插;用螺丝帽当坠;把牛肉切成细短条作鱼饵。其结果如愿以偿,成功的钓获了许多老头鱼。回去后,笔者按惯例写了一篇钓鱼日记,内含一首打油诗:“他乡异土野泡池,蓝天绿水总相识。扫帚为竿牛肉饵,蛮鱼群涌吞钩痴。”

  设想一下:如果没有钓鱼文化的传播,笔者从未接触过钓鱼,也没听说过钓鱼,就无法想象钓鱼这样的事情,就不会有这次钓鱼。正是由于长期受钓鱼文化熏陶,得到钓鱼文化的传承,笔者才掌握了钓鱼常识,学会钓鱼,分析出陌生的水塘里会有老头鱼,并且知道老头鱼吃荤饵;才能了解钓具各部件的性能,自制出一套简陋的替代品;才会用文字记录了这次钓鱼活动和心情,把这次钓鱼“文”化了。

  可以这样理解,小到一枚鱼钩,大到整个钓鱼活动,都含有钓鱼文化。从第一枚骨制鱼钩发展到今天的高碳鱼钩,就是文化发展的过程,每一项钓鱼工具的发明创新,都离不开文化;凡是对钓鱼活动的记载、感悟、传播,由此而产生的钓鱼诗词、字画、传说、典故等,都是文化的呈现,进而形成了带有专属性的钓鱼文化。

  现在,世人大都知晓鱼是用钩饵钓上来的。这种认知,就是源于钓鱼文化的传播、普及。可以断言,在第一枚鱼钩没有面世前,没有人知道鱼是可以钓上来的。简言之,是钓鱼活动衍生出的所有的钓鱼文明,形成了钓鱼文化,而每一位钓鱼人都离不开钓鱼文化,并且身体力行地创造丰富着钓鱼文化。

  本文地址:http://bbs.oldfisher.com/show_i139899.html

相关评论4
银牌会员 安基强
认证:
积分: 501+260
等级: 9级会员9级会员9级会员
性别: 男(male)
注册: 2007-3-10
签名:

  刚来老网时不满五十,如今七旬有余,不胜感慨!

1

银牌会员 安基强
认证:
积分: 501+260
等级: 9级会员9级会员9级会员
性别: 男(male)
注册: 2007-3-10
签名:

  2003年注册的用户名已无法登陆,还好2007年注册的网名顺利登陆。

  老网冷清,但一直难忘,既然来了,就留下一丝足迹,无他。

2

银牌会员 休闲一钓
认证:
积分: 30+22
等级: 3级会员3级会员3级会员
性别: 男(male)
注册: 2008-7-16
签名:

  老网冷清,但一直难忘,既然来了,就留下一丝足迹,无他。

3

银牌会员 素人
认证:
积分: 974+966
等级: 12级会员12级会员12级会员
性别: 男(male)
注册: 2006-4-19
签名:

  好长时间没上网,今天一转,发现了好文章,老网还是有高人的。

4

评论注意: 〖评论内容500字以内,段落前空格无效,不要使用HTML代码〗
上传图片:
内文包含: UBB帮助
回复内容:
心情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