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所属钓区:青岛(2621) 鉴于本站海钓的文章比较少,在征的同意的情况下,转载系列海钓文章,以飧广大喜欢本站的钓友。 三号浮:潇洒钓一回 文/大连·于文福 猛然看到这个题目,钓友们肯定会有些摸不着头脑。别急,容我长话短说,跟您道个明白。 2002年10月27日,山东省菏泽市代表队的王启杰、刘文军、刘月伦在“青岛市第十九届海钓比赛暨全国友好城市邀请赛”上分别摘取了个人单尾重的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五名。这个市的一队和二队又获得了团体冠军和第五名。这些从内地来的钓手,敢向沿海城市的选手叫板,并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真是让人深感意外。赛后的第三天,也就是10月29日,已经65岁的刘文军,由市钓协的庄光华副秘书长和办公室王之州主任相陪又乘船出海准备再钓上一回。船驶出约20分钟后,稳稳当当地停在了距黄岛1公里左右、被本地人称作“三号浮”的海面。这里是船钓的极佳钓场,平时经常有意想不到的鱼获出水。 机动船在“三号浮”原地待命,船上的另一位钓手乔继峰已经迫不及待地要抛钩垂钓了。市钓协的王主任对这附近的海域可以说是知根知底,他向四周看了几眼,立刻叫船老大起锚。老乔趁着行船的间隙细心地挂饵:他先将岩虫从头部以下5厘米的地方掐断,又把钓钩从头部以下1厘米的部位钩入,并顺手推到钩把与子线的结合部。沙蚕也留出1厘米左右的距离,余下的长度连续2次~3次钩入,使虫体在钩门外长短不等地弯曲蠕动。这种挂法一般要挂沙蚕3条~4条,使饵形成一个显眼、诱惑力极强的“大扫把头”。这时船位也已经调理妥当,刘文军率先抛竿,乔继峰紧接着也把钩饵抛向目标海域。钓钩一入海,两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对海底的情况有了初步的掌握:船前5米左右是岩丛林立的礁石底质,而靠船帮的一侧则是泥沙质。两人互相交流了钓点的情况,又商量了防止挂钩的对策:钓点宜选择在支流一侧的礁石和泥沙交界处,那里是鱼经常集中和光顾的地方。 两人第一支抛竿刚刚调整好,第二支也紧跟着进入了“战备”状态。这时不知是谁叫了声:“上鱼啦!” 正在观望黄岛景致的乔继峰猛转过头,发现自己的竿梢在轻微地摆动。离他不远的刘文军已经拿竿在手,显然是海底有鱼索饵。看来,他们都已猜到了“来者是谁”,都在耐心等待最佳的起钩之时。 “好傢伙,咬实了吧?哪里跑!”别看老将刘文军年事已高,可要说起与海鱼较量的经验,可是一点儿都不含糊。南海、东海、黄海以及韩国的釜山近海都留下了他同大鱼战斗的足迹。他扬竿的一瞬间,竿梢大弯,绕线轮嘶叫着放线,海底之鱼大有夺竿而去之势。“来吧,来吧,相约2002!”平时寡言少语的老乔幽默了一句,引得整船钓友欢声一片。笑声刚落,那边的刘文军已经在气喘吁吁地抄鱼了。这边乔继峰轻轻抖钩,海底的“不速之客”马上作出强烈反映。他一边放线,一边将竿梢左挑右晃,消耗着鱼的体力。好在这一带比较开阔,又无障碍物,不用为钓线被缠发愁。就在这时,第二根竿又传来了上鱼的信息,竿借着摆动的幅度震得船帮直响。船上的人,有的在擎竿,有的在遛鱼,还有的在抄鱼,谁都没有分身之术过来帮把手。老乔已失去了耐心,用小腹顶着竿尾猛一阵摇轮收线,水中的鱼也顺从多了,很快就被擒获:是一条四斤多重的鲻鱼,和刘文军的那条不相上下。老乔刚把鱼摘下,又急三火四地拿起另一支竿,手一下子轻了许多:“是不是上钩的鱼跑掉了?”老乔的念头刚刚闪过,一阵凶猛的冲力直传上来。一旁的刘文军提醒道:“这家伙可能是条鲈鱼。”老乔只管收线,鱼兴许断定自己不是对手,没有太多挣扎。快出水时,老乔约莫着火候已经差不多了,一挺竿直接提鱼入船。果然,好一条大鲈!他又急忙上饵重新投入钓点,此时的刘文军也正忙着同另一条鱼周旋。就这么样,你一条,我一条,两人穿梭在四支抛竿之间。一直忙活到中午十二点多,人乏了,鱼也好像体谅钓鱼人似的,开始“罢咬”。望着满船白花花的鱼,大家都开心的笑了。就要午餐了,两人将战利品一一陈列:鲈鱼、鲻鱼还有几条黑鲷。大的有四斤多,小的也在都在一斤半以上,大大小小两人总共钓了62条。 刘文军与乔继峰在青岛的“三号浮”,可谓是“潇洒钓一回”。我经过多次了的解和我们几个的共同分析,终于弄清了他们风头出尽的根由,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第一、钓点定得准。大家还会记得吧,在到达“三号浮”后,渔船又行驶了一段不长的距离。有句钓谚说得好:“鱼走一条线”。别小看了这一段距离,可能正是这么看似轻微地一走,就恰好与鱼的行进路线重合了,况且这里的海底既有岩礁,又有泥沙,适宜多种鱼的繁衍生息。 第二、钓组选得对。如图所示,主线联结了1个大三叉的转环,下面系长1.2米、线径0.45毫米的子线;从子线距转环20厘米处剪断,将长15厘米的单天平连在子线上,绑钩的子线线径为0.40毫米,长在1米左右,拴丸せ20号~24号大钩一枚;将子线末端从单天平的出线环穿过,在三叉转环一侧的单环内系牢;副线末端系1个100克的铅坠。这样的钓组在潮流比较小的情况下使用,效果非常理想,它具有不乱线和专攻大鱼的特点。 第三、潮汐选得好。这一天恰好是农历二十四,是个小潮,当地渔民流行着这样的说法:“二十四、五,潮不离母”。这个时期,潮汐没有大的涨落,特别利于船钓。黄岛附近海域位于胶州湾的出口,而“三号浮”是水位较浅、暗礁高耸的险地,这一带向来被当地的钓友称为“钓落不钓涨,钓涨无指望”的地方。当他们在“三号浮”抛出钓饵之时,正赶上潮刚退不到90分钟。整个上鱼的时间段,就是潮流由静、缓、慢转为快速、急又到静、缓、慢的时期。他们此次海钓的实践,恰好证明了钓谚的准确性。 第四、鱼讯判断得清。23日,他们一行几人在海上的试钓以及随后在赛场上的实战都为本次征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他们对竿梢信号掌握得非常准确:鲈鱼咬钩要么是快速点头随后大弯,要么就是竿梢猛然朝水面拉去,来势十分凶狠;鲻鱼咬钩时,竿梢的摆动幅度一般都很小,有时手上甚至根本没有感觉,直到提竿时才能感觉到鱼的力度。大多数情况下竿梢的信号表现为时断时续地摆动几下,只有在鱼认为没有危险后,竿梢才会大幅度抖动。弄清了鱼咬钩的信号,才能准确把握提竿的时机、提高命中率。 第五、钓饵挂得明。钓饵使用得恰当,会在视觉和嗅觉上对鱼产生极大的诱惑力。在钩把和子线的结合处挂上一条5厘米长的岩虫,其头部的黄绿色荧光会令水中的鱼儿趋之若骛。钩上挂3条~4条沙蚕,会在钩上形成一个大“扫把”,这个“扫把”腥味浓,目标大,诱鱼效果特别好。 本文地址:http://bbs.oldfisher.com/show_i133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