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可是,钓者长寿古来多。 不信,请看事实: 周朝时的姜尚,常在渭河边钓鱼.七十岁时遇到周文王才被重用。大概活了八九十岁; 东汉时的严光,拒绝汉光武帝刘秀的任用,一个人跑到富春江边,长期过着身披羊裘持竿钓鱼的生活。这种生活虽然清贫,却逍遥自在,得到的是健康长寿,活到八十而终; 宋朝的陆游,少而多病,中年以后特别到了晚年,闲居在老家山阴,坚持钓鱼,并把读书、钓鱼、耕种作为生活的三件要事,活到八十五岁; 清朝的朱彝尊,年轻时家贫,客游全国各地。后屡官屡归,亦文亦钓,自称“小长芦钓鱼师”,写过不少钓鱼词曲,文章、诗词名噪一时,活了八十一岁。 近代、现代的钓鱼长寿人更多!我鱼友黎哥叔父,年近五旬那年不愿随蒋去台湾,弃官回老家钓鱼,天天头戴蓑笠,走钓附近河边,午餐就是将钓得之鱼刨肚洗净,放进自带的小砂锅,一把米,几粒盐,熬成鱼粥。多钓之鱼,或是换点小钱买取盐米,或是送与邻居。常年如此清心愉悦,直钓到九十二岁,眼睛看不见了,家人才不让去钓鱼。终年96岁。 在你我身边,高寿的钓鱼人举不胜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