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所属钓区:江苏(3999)
昨夜起了秋风,摇落一地的黄叶,天凉了。
本周忍不住又去放了一次夜钩,手线和钓饵是中午就准备好的,现在的时节,天黑得早,下班时已是暮色四阖,待匆匆赶到河边,十几公里的路程,钩子放下河去,就伸手不见五指了。
这一夜竟有那么一点辗转难眠,因为降温,因为潮水,因为龙虾和螃蟹,我不淡定了。
翌日成行,太阳暖洋洋地照在屁股上,我一路向北,不是向西。
十七副手线,黑鱼一条未得,反倒擒住了两条不错的柳叶子鳊,大的那条一巴掌握不过来,估计得有一斤半左右。我这可是挂的蛤蟆,拇指大小的蛤蟆,小指般大的钩,不知道鳊鱼那张小嘴是如何吞得进去的。有毛不算秃,总聊胜于无啊,也不枉我起早贪黑一回,但是,像这样的折腾,估计今年不会再有下次了。
本周日休息一天,天气不错,下周一降温,降温之前的一天按理是很好钓的。上周在石桥北面的夹套里看到有人用蟹吊子搞到了不少的螃蟹,所以得空赶制了四五副蟹网,连带朋友的两副六角网,目标就定在螃蟹身上。
到根思收完手线,再折返回城取了捕蟹的网子,接上朋友,赶到城东的石桥村,一日三迁,不觉已是九点多钟的光景。这段时间长江下游地区持续的大潮,河里的水位已经接近驳岸的顶部。河水从早到晚不停地流动着,我在放蟹网之前先打了两个窝子,待放好网子,到窝子里试了两竿,水流自西向东淌动,星漂不一会儿就被水流压入水中,鱼口不勤,越是引逗小杂鱼越多,没几竿就失去了信心。
今年入秋以来石桥村忽然多了许多邻县靖江的钓友,他们从高速公路过来只要二十几分钟的车程,从刚开始的三两零星到现在河道两侧排满了台钓箱子,几乎成了靖江钓友的根据地。我们这里玩野河的还是传统居多,坐箱子的大多是外地钓友。在流水中钓鱼,台钓的优势在于诱钓结合,窝点下方总会有饵料残留,多少能钓几个鱼上来。河道东边两个短竿拉饵打频率的钓得还不错,鱼户里已经有了不少一二两的鲫鱼。我站在他们后面看了一会儿,清淡拉饵钓底,漂过了窝点就提竿,不长的时间就上了好几个,看得人心痒痒的,奈何我只带了两副传统星漂线组,一盒子红虫,不好办啊。
记得去年开始端钓鳊鱼的时候,已经是十一月下旬,羊毛衫、单棉袄都穿上了身。现在的气温、水流和小杂鱼,想端出鱼来,我实在是一点把握都没有。我们这里每年夏天都会搞村庄环境整治,清理河道的水花生,还好村人惫懒,留下了零星的几段,离岸两米开外是六七十公分的水深,再往中间逐渐过渡到两米多深,觉得可以试试,死马当活马医了。
过程不再赘述,尝试了好几个位置,只在一处水花生前面得到两个吃口。水浅,秋天的鱼劲大,虽然第一时间拉到一旁溜鱼,估计还是惊了窝子,后面就没有动静了。
十分钟两条鱼,都是一斤多的柳条子鳊,纯粹是意外之喜。今年下半年还没有好好钓过鳊鱼,今天就得了三条,看来下次可以有针对性地试一试了。
本贴下半章简单说说鳊鱼的习性和作钓方法,主要针对江苏地区及附近省份而言,仅供参考。
鳊鱼是杂食性中上层鱼类,有洄游、顶潮和聚窝的习性,是十分好钓的目标鱼种。
先说说鳊鱼的生活习性。鳊鱼一般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位置,喜食各种水生植物、昆虫,以及飘落到水面上的草叶、菜叶。春夏秋三季,常常可以看到鳊鱼三五成群在水面或水草下面吃食,潮水流动时,还能看到大群鳊鱼聚集在拦河网潮来的一侧顶潮,翻花,此时都可以钓到它们。
钓鳊鱼台钓的效果要好于传统钓,因为台钓饵料入水就开始雾化,附近水域的鳊鱼很快就能被吸引过来,但此文只谈传统,其它就不多啰嗦了。
我钓鳊鱼一般分打窝钓和不打窝钓两种钓法,打窝钓四季通用,夏天效果要好于其它季节。夏天多潮水,有大批柳叶鳊随潮从长江涌入内河,遇有水草和食物丰盛之处就停留下来,往往数量惊人,但大多个体偏小,用红虫、蚯蚓、米饭、麦粒和玉米等都可以钓到。
钓鳊鱼的窝料以粉饵、雾化饵为主,我们本地多用麸皮、菜籽饼等掺杂麦粒、碎米打窝,此类窝料既有半水雾化又有颗粒沉底,能很快将鱼诱过来,并保持一定的留窝时间,效果比单用酒米要好得多。
夏钓鳊鱼素饵优于荤饵,这是毋庸置疑的。刚开始我们都是用米饭粒钓鳊,后来逐渐换成煮过的麦粒,二者在上鱼频率上相差不多,关键是麦粒钓上来的鳊鱼个体要大上不少。在夏季最热的那段时间,我们这里有一批专钓鳊鱼的职业高手,用麦粒打窝麦粒作钓,拉上来的都是半斤以上的大野鳊,我也曾尝试着玩过几次,钓得太多,带回家都养不活,第二天漂了一池子的死鱼,所以后来我一般夏天都不会专门去钓鳊鱼了。
鳊鱼进窝速度快,和白条、翘嘴这样的上层鱼一样,只要附近有鱼群,一般打窝后三五分钟之内就会进窝,钓上几条之后鱼群受惊散开要马上更换窝点,一次只打一两个窝子,打完就钓,钓完就换窝,沿河不停变换钓点,保证没有冷口的时候,这样半天钓上二三十条鳊鱼都是轻松平常的事情。
夏天想要钓上大个体的鳊鱼,一是重窝守钓,用麦粒打窝,麦粒钓,诱钓一体。二是钓浮,钓浮擒获大鳊鱼的几率要大大高于钓底,钓浮可以用菜叶等浮钓半水,也可以钓顶潮,钓翻花,看鱼下钩子,要学会随机应变,对症下药才是变通之道。
早春,也就是四月份之前的那段时间,我钓鳊鱼还是以端钓为主。四月向后,随着气温上升,水花生、浮萍草等水生植物开始快速生长,鳊鱼群基本就散了窝,会分散到河道的不同位置。这段时间,鳊鱼和其它鱼类一样,刚从冬天的蛰伏中恢复过来,亟需大量摄食来补充体力,打窝钓和端钓都能钓到个体不错的鳊鱼。春季端钓大鳊,我一般都是主动寻觅鱼踪看鱼下钩子。早春,河道里的水花生不像夏天那样密实,草缝间到处可见稀疏的亮水,在天气晴朗的日子,留心观察,就可以看到水花生下面有一阵阵的动静,伴以“吧吧”的咂嘴声和豆大的气泡冒上来,这就是鳊鱼群在下面觅食。遇到这种情况,只要挑选一根不太长的星漂线组,将星撸漂至朝天钩上方十公分左右的距离,用长竿轻轻送入草缝里面,拉漂、送漂、停顿都可以抬竿,基本是没跑的。
除了水花生,浮萍草、革命草下面也可以端钓鳊鱼,只是动静会相对小一点,需要仔细观察。浮萍草下面端上来的不光是鳊鱼,大鲫鱼也不少,中鱼后要尽快将鱼拉出水面,以免惊扰了鱼群。
到了晚春、初夏以及仲秋时节,早晚鳊鱼群会躲藏在离岸不远的芦苇丛下,此时鳊鱼的警惕性很高,一般端上来一条之后鱼群就会散到其它地方去了,要想钓得多,一是尽量隐藏身形减少响动,二是勤转勤找,腿勤手勤才能有好收获。
初夏那段时间,潮水开始频繁往来。大潮时,鳊鱼群有顶潮、翻花的习性,迎潮一侧经常可见鱼群大量聚集,盘子大的水花此起彼伏,这时鱼群的吃食欲望并不是太强烈,需要反复引逗才会有鱼上钩,但钓上来的一般都是斤左右的大鳊鱼,一次弄上两条就很不错了。
最后再来说说冬季端钓鳊鱼,相信这也是很多朋友都比较关注的。去年一冬,我沉迷于大鳊鱼上钩后的快感而不能自拔,以至于家中日日鱼满为患,现如今深秋已至,气温不断下行,冬钓鳊鱼的好日子又要来了。
知鱼性而后觅鱼踪,冬钓鳊鱼完全是建立在对冬季鳊鱼生活习性和食性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冬季鳊鱼有聚窝的习性,窝点的选择是最关键的,选择鱼窝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但也不是一成不变,要根据气候、水位等不断地进行调整。初次接触陌生的河塘,首先要做的是沿河观察两岸的地势,水草分布情况,水面上是否有漂浮物、障碍物等容易形成鱼窝的条件。接着就是要挂上钩组带饵沿河搜索一番,大致摸清楚河底的基本情况和水位深浅,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然后据此作出判断,作为选择钓点的依据。
冬季寻找鳊鱼窝障碍物和深浅关系是最重要的,鳊鱼有依附障碍物聚集的习性,特别是固定在水面上的漂浮物,只要下方的水深达到一定的要求,一般都是不错的窝点。除了漂浮物,一片腐败的水草,一根横亘水面的钢丝绳,甚至一段露出水面的树枝,都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依附障碍物形成鱼窝要根据水深进行综合判断,过浅的位置冬季水温太低,容易受到惊扰,不会是理想的窝点,过深的位置,光照不足、食物缺乏,也不易形成鱼窝,只有深浅适中,才是最佳的选择。
如果河塘中找不出明显的漂浮物和障碍物,那么深浅交界的位置一般都会是鳊鱼群聚集的区域,这个区域会随光照和温度的改变有所迁移,升温稍浅,降温略深,但大体是在一定范围之内的。我们寻找鱼窝要以经验总结和实地探钓相结合,不能一味拘泥于过往的认知,传统钓的精髓就在于调整和适应,不能在条条框框中困死了。
冬季端钓鳊鱼的线组不宜太细,四米左右的一号线配黄豆大小的朝天钩就足够了,即使碰到五六斤的鲤鱼也能轻松对付。端钓鳊鱼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大多在钩饵下落的过程中就会有鳊鱼半水接钩抢食,线粗一点,钩子大一点都没有关系,线组小了反而容易断线跑鱼。钓饵用红虫,没有第二种选择,冬钓红虫对各种鱼类都有极大的诱惑,是名副其实的冬季钓饵之王。
冬季,即使在鱼窝里面,鳊鱼也不会完全停留在水底,大多是处于半水的位置,所以作钓就应该以动态为主,要让钩子在水下不停地动起来,全水层进行搜索。鳊鱼吃钩表现在星漂线组上大多是上送的漂相,此时钩子一般是沉底的。如果是半水接钩,则下拉、停顿的漂相都会出现,只要钩子沉底的过程中有异样出现,都可能是鳊鱼的吃口,及时提竿,不行再放下去,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
本文地址:http://bbs.oldfisher.com/show_i130709.html
本文章由hxpp1976于2014-10-17 9:46:33最后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