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钓友 访问老网家园!
老网商城装修升级中,临时可以从老网淘宝旗舰店购买钓具
全部文章 → 垂钓生活 → 青春之歌:在部队钓鱼的日子(转发)
青春之歌:在部队钓鱼的日子(转发)

  因为曾有过类似的经历,所以在这个冬天休闲的日子里,转发与诸钓友共享。

  有人说:青春是一道明媚的阳光,是一曲轻快的乐章。我将自己的青春时光留在了部队中,在那段日子里,我的阳光源自亲爱的战友们,我的快乐来自难忘的钓鱼经历。再回首,我恍然如梦,青春是你说了无数次再见,却依然无法割舍的情愫,它将永驻心中——我们虽老了,但青春还在。

  青春之歌:在部队钓鱼的日子

  文/图 山东•赵兵

  军中出了个“钓鱼连”

  无鱼可钓的时候,钓友们常围坐在一起喝酒聊天,我在部队工作期间的那段钓鱼¾¬历是每次必讲的话题,直听得大家心驰神往,惊羡不已,而我却在兴奋之余,不无伤感地暗叹时光不再。

  1993年,我在某军区某部担任连长,带着百十来个战士驻守山中的一个后勤战备仓库。驻地后面有一座方圆十几里的大型水库,1958年建成,距离营房不足百米。听当地百姓讲,该水库建成至今从未干涸过,曾有人见过磨盘大的老鳖在库岸出没。以前曾有战士在水库游泳时溺水身亡,所以连队对私自外出游泳管制很严,坚决不允许单个战士下水,可偏偏有个湖北籍的战士高坤平总是偷偷往水库那边溜。三令五申之后还有人顶风作案,作为一连之长的我极为恼火。有一次我偷偷跟在小高后面,打算趁他下水后把衣服抱走,让他光屁股回连队,然后组织全连战士夹道欢迎,狠整一下风气。不料小高并非去游泳,而是从树林里摸出一根鱼竿钓起鱼来。平时我们对这个水库的利用仅限于集体游个泳、打水浇个菜什么的,想吃鱼就找附近拉小网的老乡买几条。

  我饶有兴趣地躲在小高后面观察。他钓鱼的水平还真不赖,短短十几分钟就上了三四条个头不小的鱼。我忍不住过去和他攀谈,这才得知小高的老家在洪湖边上,他打小在水里长大,自幼就爱捉鱼摸虾,练就了不错的钓鱼本领。在他的指点下,我也试了一把,结果连竿上鱼,从此,我便踏上了钓鱼这条永无止境的路。

  当天下午,我俩一共钓到七八条鱼,都在3斤开外。傍晚,我让小高把鱼送到炊事班,权当添个硬菜。炊事班按照以往的做法,炖了一大锅鱼汤,战士们不仅把鱼吃得盘净,连汤也喝个净光,一个个意犹未尽,连声叫好。

  晚饭后,我跟指导员讲述下午钓鱼的情况,提议把战士组织起来,成立一个钓鱼小组,一来可以丰富战士们的业余生活,二来也可以随时改善伙食。后勤部队属于 “小、散、远”单位,与作战部队没有可比性,很少搞拉练,日常管理相对宽松,战士们除了站岗值班外,业余时间相对富余,与其放任他们打牌消遣,不如组织他们搞些有意义的活动。

  指导员的意见与我不谋而合,当晚我们就召开全连大会,宣布了这个决定。战士们刚吃完鱼肉,正在回味之中,于是纷纷报名参加,场面几近失控,以至于我不得不把全连战士都划归到钓鱼小组,由高坤平担任组长,负责向全连传授钓鱼技术。

  第二天,小高跟着司务长去县城买了30支手竿、30支海竿,以及鱼线、鱼钩、浮标等装备,资金从连队活动经费中支出。连队还专门腾出一个房间作为渔具室,为每根鱼竿喷上编号,列入装备序列,出入库严格登记。小高还指导修理班利用废旧钢筋、角铁下脚料焊接了几副竿架以及直径达1米的抄网,并在水库边挑选了 30个钓位修葺成水泥钓台。自此,一场“好钓鱼、钓好鱼、钓鱼好”的活动在连队正式开展起来了。

  当战士遇上鱼

  小高同志很敬业,他将自己的钓鱼技巧倾囊相授,专门为战士们编写了钓鱼教材,详细讲解常见鱼类的生活习性、手竿和海竿的使用方法以及线组的绑法。战士们包括连队干部虚心求教,认真学习,很快就掌握了钓鱼的基本要领。现在看来,小高传授的钓法属于传统钓,长竿粗线,一线到底,铅坠着地,单钩施钓,钩子都是 12号以上的。

  手竿的饵料可谓五花八门,蚯蚓、蚂蚱、红薯、酸杏等品类各异,但最常用的还是用高度白酒泡制的熟玉米粒,不仅耐泡,还不招小杂鱼;海竿都配爆炸钩饵,将白面、玉米面和在一起,上锅蒸至半成熟,攥成团挂钩打向深水,专攻大鱼。有时来不及制作面团,大家就上炊事班要几个剩馒头,剥了皮挂在钩上也能凑合用。

  我们的水库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属于军事管理区范围,外人轻易进不来,我们不仅可以放心地打重窝,而且不用担心别人抢占。打窝用的老玉米粒都是战士们从炊事班养的猪嘴里硬抠出来的,饲养员为此满腹牢骚,直找我诉苦,说这样下去猪都要饿死了。我当时也正在钓鱼的兴头上,哪还顾得上这些,于是让饲养员自己想办法。

  就这样,我们头天傍晚打窝子,第二天一早去钓,丰收的场面可想而知。钓上来的鱼送到炊事班加工,让战士们敞开吃,不仅改善了伙食,还节余了不少伙食费。猪圈里的那几头猪天天吃战士们剩下的鱼头鱼骨,肥膘蹭蹭往上长,饲养员乐得嘴角咧到耳根子边上。那个时候还没有碳纤维鱼竿,我们用的都是笨拙耐用的玻璃钢竿子。军人有的是力气,竿子虽沉重,但挥舞起来依然虎虎生风。

  最初大家还不懂得遛鱼,鱼咬钩后直接往上拽,因此断线跑鱼的情况时有发生,后来随着钓鱼次数的逐渐增多,战士们的钓鱼技能日渐成熟,小高同志这位曾经的引路人逐渐显得江郎才尽了。不少战士已经认识到传统钓重坠单钩的弊端,开始钻研新钓法了。他们有的把单钩换成串钩,将铅坠下移至串钩底部,利用浮标的浮力使整个钓组不再完全平躺于水底;有的则在铅坠上方再加一个钩子,钓底兼顾钓半水;还有的尝试用钨丝代替铅坠,通过增减钨丝达到最佳状态,这已经具备台钓的雏形了,只可惜当初还没人想到双钩悬坠的钓法。饵料也从当初的粗放型改进为精细型,战士们把炊事班里的各类副食品如豆类、花生等研碎后掺在玉米面和麸皮里,再加上香油、糖或者蜂蜜,甚至鸡蛋,摸索最合适的搭配比例,从而达到诱钓一体的功效。与此同时,战士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也在逐渐增强,他们不再像刚开始那样钓着鱼就带走,而是将那些尺寸太小的幼鱼或者即将产卵的母鱼放生。

  每天,水库边上都坐满了战士,几十个人拉开战线足有几百米长,欢笑声、惊叹声此起彼伏,场面很是壮观。大部分人都是钓早晚两头,但是有几个特别执着的战士,只要不站岗,一准在水边。他们没有遮阳伞,头上只有一顶用柳树枝编成的草环,几天下来脸就被晒得黝黑,其中一个晒得特别黑,人送绰号“鞋油”。钓鱼真的上瘾啊,只要钓一次,准保你会深深地爱上它,有的战士即便发高烧也要溜达过来挨个问问钓得怎么样。不过,我们从来不组织夜钓,一是夜间值班要派双岗,战士们睡眠必须充足;二是晚上水库边上的蚊子实在太多,隔着迷彩服都能咬人,实在受不了。

  钓出来的“先进事迹”

  鱼有了,吃反倒成了一大难题。炊事班的战士大多是北方人,不善于烹调淡水鱼,除了炖,没有别的花样。吃得久了,战士们私下的牢骚话也多了起来,钓鱼的热情有所减退。见此情形,连队及时召开伙食保障会议,最终决定去书店购买关于烹饪淡水鱼的书籍,回来后摸索着尝试,练得多了还怕学不会?炊事班的战士也很争气,不出一个月就能做出十几种风味不同的鱼菜,每天换着样给战士们调换口味,久而久之,我们的“全鱼宴”在整个基地都出了名,以至于很多领导慕名而来。

  钓上来的鱼吃不了怎么办?答案很简单——养着。选了个向阳、背风的场地,把战士组织起来挖水池,仅用个把周,一个长10米、宽6米、深3米的水池就挖好了,再抹上一层水泥,从水库抽水将池子灌满,之后就能养鱼了。战士们把每天钓的鱼留出当日就餐的数量,其余的一律送进水池,再由北门岗的哨兵负责割草喂养。因为没有充氧设备,战士们每隔两天更换20厘米深的水,即便这样,还是有鱼不断缺氧翻白。

  鱼的密度越来越大,吃又吃不完,养又养不下,怎么办?湖南籍战士张庆国献计说,他老家那边¾¬常制作腊鱼腊肉,蒸炒皆可,口味独特,而且方便储存,不易变质。于是,炊事班又开始大量制作腊鱼,他们把鱼沿着背部剖开,清理干净内脏,抹上调好的作料和盐,挂起来晾晒一周就算完成。鱼鳞和内脏也没浪费,椒盐鱼鳞和红焖鱼杂都是上等的美味。后来,腊鱼越做越多,副食库几乎放不下了。连队的几个干部商量了一下,决定把腊鱼作为土特产,让探亲休假的战士带回老家,送给家人品尝。虽然它包装简陋,但绝对是天然绿色食品,更因为是我们战士亲手制作的,意义非同一般。当然了,腊鱼也不是白给的,回来的时候,战士得捎点钓鱼用的配件回来,毕竟这些渔具属于易耗品,必须得有足够的“库存”才行。

  不久,我们搞的“好钓鱼、钓好鱼、钓鱼好”活动引起了上级部门的关注,为此他们特意深入连队,亲身体验,并给予活动高度评价,还专门在军区报纸上刊登了一篇关于“广开思路谋发展,千方百计搞保障”的文章,把我们的后勤仓库作为典型进行推广。

  虽说钓鱼乐趣横生,但也并非一派祥和。一天,门卫报告说水库管理处的负责人前来拜访。我开始以为是因为我们钓了太多的鱼,人家找上门兴师问罪来了,见面后才知道,人家是寻求帮助来了。原来,这个水库管理处只配备三四个工作人员,近来附近的几个村有很多游手好闲者无视警告,明目张胆地在水库下网捕鱼,给库区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库区管理处又不敢明着得罪这些人,只好请求部队帮忙驱逐偷鱼人。

  我跟指导员商量了一下,一致认为既然人民群众信任咱子弟兵,咱就要不负所托,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于是就接受了这个请求。

  我们挑选了十来个身强力壮、水性不错的战士,成立了巡逻队,配备了对讲机和喊话器,制作了几个抓钩,用于拖拽渔网。巡逻队每天的任务就是沿着水库岸边巡逻喊话,告诫网鱼人不要下网。当然,对于那些钓鱼人,我们是不管不问的,这么大个水库,钓能钓走多少鱼?

  然而,网鱼者对我们的耐心告诫充耳不闻,甚至出言不逊。第二天,他们不仅卷土重来,而且纠集了二三十人,每人捡一堆石头向巡逻队投掷,致使多名战士被砸伤。为此,我下令全连紧急集合,除了正常值班人员外,其他六十余名战士分乘两辆解放卡车,浩浩荡荡奔向事发地点。网鱼人哪见过这样的阵势?一个个都傻眼了,乖乖地溜走了。

  这一“仗”打出了部队的威风和智慧,自此,那些网鱼人再没来过水库边,周边村落偷鱼的风气也基本杜绝了。库区管理处为了表示感谢,在春节前给我们送来 1000斤鱼,还制作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军民鱼水一家亲”。还别说,这句话用在这个场合最合适不过了,不过那1000斤鱼我们坚决不肯留下。

  致垂钓,致青春

  网鱼的现象根绝后,水库中的巨物得以幸免,战士们也因此有了搏大鱼的机会。一开始大家都没经验,不知道在手竿后面加上一段失手绳,因此竿子被鱼拖走的情况时有发生。鱼竿就是钓鱼人的该处可能包含敏感或者不文明的词语被屏蔽,鱼钓不上来不丢人,竿子让鱼给钓走,那丢人可就丢大了。所以,但凡听见“扑通扑通”的跳水声,不用问,肯定是又有人下水捞竿子了。好在这些战士大都识水性,没有因为下水捞鱼竿而发生危险的。

  经历几次丢竿之后,大家都学聪明了——找根结实点的绳子,一头拴在手竿上,一头系在支架上,问题就算解决了。当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连队里有个钓鱼高手名叫林朝阳,他把失手绳系在脚踝上,结果人直接被鱼拖进水里,肚子里灌了不少水。幸亏附近钓鱼的战士多,大家一拥而上跳进水里,这才把他拉了起来。值得庆幸的是,鱼还在钩子上,于是换个人继续遛。在水里遛鱼明显比站在岸上遛轻松得多,你只需把竿子扬起来,让鱼拖着线游就行,一会儿的工夫它就跑不动了,乖乖地任你摆布。战士们齐力把鱼拖上岸,抬回食堂,一过秤,31斤,这成为我们连队手竿上鱼的最高纪录。可惜我这个连长钓了两年鱼,最大的才十几斤,真是惭愧得很。

  手竿能上大鱼,海竿自然不能示弱。连队的大鱼最高纪录是一条身长1.3米、体重67斤的大青鱼,它就是用海竿爆炸钩擒获的。青鱼的爆发力和耐力远非其他鱼类能够比肩,连队四个战士轮流上阵,奋战了将近1个小时才将它驯服。鱼上岸后,这四人累得够呛,手一直在抖,吃饭时连筷子都捏不住。连队为此还特意召开了一次表彰大会,为他们每人发了一个大茶缸以资鼓励。当时连队的每个人都抱着这条青鱼合影留念,人人喜上眉梢。

  还有最搞笑的事情,战士胡铁军竟然用海竿钓了一只野兔!原来,他在大雾天朝着沟汊抛海竿,结果用力过猛把爆炸钩抛到了对岸,恰好有只觅食的野兔经过,糊里糊涂地上了钩。野兔的皮毛浸水后,模样奇怪得很,大家都以为钓了个水獭上来!

  入冬以后,天气转冷,鱼儿开始潜伏冬眠,不爱吃食。即便这样,仍有战士锲而不舍地蹲在水边,默默地守候着那份期盼。无鱼可钓的日子是漫长难熬的,战士们整天掰着指头数日子,算计着离春天还有多久。一些战士实在熬不住,就把战场转移至我们挖的水池。为了防止水池结冰,战士们在入冬之前就在水池上方搭起了塑料大棚,周围还用棉毡、破被子围了起来,身处“温室”的鱼儿感觉不到外界的寒冷,依旧欢快地游动觅食。我们把钩子上的倒刺去掉,唯恐伤害了鱼。就这样,钓了放,放了钓,钓鱼成了战士们过冬的精神寄托。

  天气晴朗的时候,也有战士用蚯蚓作饵到大水库冰钓鲫鱼。蚯蚓是入冬前挖的,炊事班倒泔水的地沟里多得是。战士们把蚯蚓养在几个塑料盒子里,时常洒点水,扔几个白菜帮子,倒也省心。大家将钓获的小鲫鱼熬出白汤,滤净后煮面条,打上几个鸡蛋,撒点葱花,一锅热气腾腾的面条就出锅了,寒夜里吃上一碗,一个个吃得汗流浃背,那滋味别提多舒服了!

  我在这个后勤仓库待了两年多,后来被调往距此三百多公里的大城市。走的时候,战士们送了又送,我们相拥着哭成一片。8年后,当我再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这里已是人去楼空,时光不再。原来在我走后没几年,这个后勤仓库就因交通不便被撤销了。那座当年充满欢笑的院落已是门墙斑驳,荒草丛生,不远处的塔楼怯怯地低垂着头,似乎要向我述说这些年的寂寞与孤独,只有一只突然窜出的野狗怔怔地望着我,让我感到这里尚存的些许生命力。水库依旧是那个让我朝思暮想的水库,只是水库边不再有让我牵挂至今的战友。我抽出新买的碳素鱼竿,挂上高档商品饵,虽然钓上几条鱼,却再也无法找回曾经的激情。离开时,我再一次回望生活了两年多的军营,不禁泪流满面。

  我所挥别的不仅仅是我的营房、我的水库,更是我的青春……

  本文地址:http://bbs.oldfisher.com/show_i129775.html

相关评论64
共64篇评论 共7页 [1] [2] [3] [4]... [7] 转到:  
银牌会员 jsjyjcs
认证:
积分: 24580+384
等级: 29级会员29级会员29级会员29级会员29级会员
性别: 男(male)
注册: 2010-8-19
签名:

  激情燃烧的岁月

1

银牌会员 钓一钓福来到
认证:
积分: 2390+996
等级: 15级会员15级会员15级会员15级会员15级会员15级会员
性别: 男(male)
注册: 2006-3-5
签名:

  好文章,致青春

2

银牌会员 老疙瘩
认证:
积分: 320+530
等级: 9级会员9级会员9级会员
性别: 男(male)
注册: 2011-7-7
签名:

  回想青春岁月,看看军旅生涯,唉。。。 。。。有鱼就好!

3

金牌会员 长天一空
认证:
积分: 3057+3224
等级: 18级会员18级会员18级会员
性别: 男(male)
注册: 2006-4-30
签名:

  真是独特而有滋味的军旅生涯,好文章啊。

  本评论由长天一空(吴哥)于2014-1-7 11:21:32最后编辑过

4

银牌会员 钓鱼郎
认证:
积分: 566+1294
等级: 12级会员12级会员12级会员
性别: 男(male)
注册: 2012-2-8
签名:

  好文章 真实感人 让人落泪

5

银牌会员 ltabcd
认证:
积分: 2047+4682
等级: 18级会员18级会员18级会员
性别: 男(male)
注册: 2007-6-26
签名:

  难得的好文章

6

银牌会员 毛豆
认证:
积分: 1488+1552
等级: 14级会员14级会员14级会员14级会员14级会员
性别: 男(male)
注册: 2006-3-1
签名:

  美好

7

银牌会员 陈军
认证:
积分: 2802+2736
等级: 17级会员17级会员
性别: 男(male)
注册: 2008-7-25
签名:

  写的真好。我也曾是一名军人。在湖北襄樊五七干校锻炼的日子里,星期日没事干就到附近的小河水坑里钓鱼。那时候(1982——1984年)钓鱼并不知道台钓法,只要往鱼钩上穿上蚯蚓,或者把馒头揉搓成软硬适合的状态,揪一块揉成黄豆粒大小往钩上一挂,一上午就能钓好几斤鱼。现在恐怕没有这好事了。很是想念那段快乐的钓鱼日子的。

8

银牌会员 尚土
认证:
积分: 126+504
等级: 8级会员8级会员
性别: 男(male)
注册: 2007-6-26
签名:

  好

9

贵宾会员 钓在深秋
认证:
积分: 4320+9068
等级: 23级会员23级会员23级会员23级会员23级会员
性别: 男(male)
注册: 2004-9-2
签名:

  写得很好,真情实感,让人动容。送花

10
共64篇评论 共7页 [1] [2] [3] [4]... [7] 转到:  

评论注意: 〖评论内容500字以内,段落前空格无效,不要使用HTML代码〗
上传图片:
内文包含: UBB帮助
回复内容:
心情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