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所属钓区:四川(3497)
今天不知怎么了,挺好的地方没有鱼。连搬了两次家都是一样。我爬上山梁从橡树林中穿过。这片小小的橡树林棵棵都有碗口粗细。树干挺拔,光秃的枝丫直指蓝天。凛冽的寒风掠过橡树林,坚实的橡树屹立不动。满地褐色的橡树叶踏上去发出沙沙的声音,让人感到柔软和舒适。脚下时不时踢出一个个指头肚般大的橡实,当地人叫它“尼犟籽”。橡实有着橄榄般的流畅外形和光洁的深棕色外皮,一个个就像精美的工艺品。随手拾起两个在手心把玩,橡实坚硬而光滑的感觉让人感到很舒服。冬日的阳光那么温柔,照得山梁下的湖水闪闪发光。湖畔一丛丛秀丽的斑竹舒展着柔韧的竹梢,仿佛轻歌曼舞的少女。这个清幽曲
折的湖湾名叫土坪。
我记得湾底有一棵小橡树,夏天曾经在它附近钓过两次鱼。小橡树远远地离开橡树林,孤零零地独自站立在水边,显得孤单而倔强。乌木水库的湖畔很少见到橡树,大概是鸟儿口中落在水边的橡实让它在岸边扎根,长得挺直而壮实。夏日的乌木水库,热辣辣的太阳令人窒息,它凉爽的绿荫和树上呢喃的小鸟给我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象。那个位置在冬季避风,深浅也应该正合适。
转过斑竹林,我的心中不由一沉。那棵小橡树没有倔强地站立在水边,而是凄惨地倒伏在冰冷的湖水里。树冠绝大部分浸在水里,只有少数枝丫杂乱地伸向天际,仿佛竭力要离开那冰冷的湖水,回到充满阳光的天空。它的树根朝水的一面已经完全被淘空;朝岸上一面顽强伸展的主根也被截断,残断的根须无助地暴露在空中。难怪那么坚强的小橡树也会砰然倒下。一定是它挺直粗壮的身躯召引出了小人的贪欲与嫉恨,朝它下了毒手。
我呆呆地站在小橡树旁,为人们的贪欲造成的罪孽深感遗憾。今后在这里钓鱼再也享受不到小橡树绿荫的庇护,再也听不到小鸟在头顶欢快地歌唱了。小橡树倒在水里,树冠将最好钓鱼的一片水面几乎完全占据,即使用十米长竿也难以递到树冠以外的地方。其它的地方不是太深就是太浅,只有另觅它处了。
刚刚转过身来,转而又想:连搬了三次家,时间已近正午,再要搬一次家还得耗费不少时间,今天就没有时间钓鱼啦。踌躇再三,又摘下帽子连挠了几下头皮。忽然心中一动:美国人为了改善海洋鱼类的生存环境,利用鱼类喜欢在多礁石的海域生活的习性,在近海大量投放废轮胎制作的人造礁石,有效地使近海渔业资源成倍增长。小橡树不也是一座人造鱼礁?说不定茂密的树冠里面也聚集了大量的鱼群呢!倒要试试。
再次打量倒在水里的小橡树,海碗口粗的主干离水五六十公分,像一座岸边通往水中的独木小桥。如果这里果然是藏鱼的好地方,只有站在树干上靠近树冠的地方,才有可能将钓组抛到树冠的外侧,也才能方便地钓鱼。可是人在光秃秃的树干上面能站多久呢?人站在上面实在太不安全,万一不慎掉进水里,大冬天的,可不是玩儿的!这时候我恨不得变成一只小鸟儿,可以把树干当成家,任意地在树上蹦跳,休息。
找一根竹竿当拐杖,站在树干上用力晃了晃又跳了跳,毫无疑问,那是相当——的——结实。橡树在当地叫做青冈树,材质坚硬无比,普通的铁钉也难以钉进去,利刀砍不上几下就会变钝。别看树干只有碗口粗细,同时站上好几个人也没有问题。一步步小心翼翼地走到靠近湖心的地方握住一根枝丫。这根树枝有胳膊粗细,斜斜地向上伸出,极为结实。握紧树枝用力地连蹦带跳,一次比一次更加用力,小橡树稳稳当当地几乎感觉不到晃动。身体往树枝上一靠,既牢靠又舒服。决定啦:今天当一回鸟儿,在小橡树上站一天!
回到岸上拿来鱼竿试了试深浅,两米左右,十分理想,不由大喜。打下窝子回到岸上,吃饭喝水再过足烟瘾。再次仔细打量一会儿将要站立的地方:背靠在树枝上,两支脚可以交替支撑,估计站上几个小时不成问题。可是来回两次在独木桥上行走,那战战兢兢的感觉却不太好受。寒冬的湖水可是不像夏天的湖水那么令人亲近,即使有竹竿支撑也令人提心吊胆。唯有设法将所有可能用到的东西都一古脑儿装在钓鱼背心和背包里。小心又小心地走过去,背包挂在树枝上,东西随用随取。渔护拴在树枝根部,放鱼竟然十分方便,不由对自己的选择甚为得意。
挂上蚯蚓直上直下地放进窝子里。钓鱼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在水面上钓鱼。第一次不是从远远的侧面观看浮标,而是从上面往下看。从上面往下看,水面的波纹也没有那么明显。三米六的短竿十分轻便,浮标离得那么近,不仅露出水面的两目标尾十分清晰,甚至连水下的标身和黑色的标座都看得十分清楚。水面的标尾没有丝毫动作,水下的标座却有一个明显的横移,我手腕一抖,中鱼了!拖拽的力量不大,拉出水面的鲫鱼却在二两以上。冬天鲫鱼挣扎力量小得多,往往判断失误。
浮标在水里并不像平日想象的那么垂直,看起来微有倾斜,标座沉向水下的时候倒好像是在横移。只要标座移动,立即抖腕,鱼竿先倒向远离树冠的方向,再往斜上方引竿,一拉一个准。条条都是二三两大小的鲫鱼。鱼儿出水后并不拼命挣扎,只是瞪着圆圆的大眼望着天空,好像还没有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自己会身不由己地飞到半空中?等到进了鱼护才惊慌失措地来回乱窜。就连两条七八两重的鲫鱼,在水下虽然挣扎了好一阵,出水后也没有怎么蹦跳。6、7℃的低温让鱼儿活力大减。好在窝子离鱼儿藏身的地方近,游动不了几步就有美味的食物。鱼儿陆陆续续地上钩,让我抑制不住地高兴,连寒冷和危险都抛在脑后。忙不迭地换饵,拽鱼,往鱼护里放鱼。
浮标有一下动作幅度稍大而且稍快,望斜上方一带,力量异乎寻常地大。水下的鱼儿拼命往树枝浓密的地方钻。我将鱼竿打横,几乎与水面平行。鱼竿弯成一张大弓,好几个回合后鱼才浮上水面。鱼口微黄,鱼尾绯红,竟然是条鲤鱼。大冬天钓上鲤鱼倒是少见,看来这树冠里藏的鱼儿还真不少。鲤鱼约有两斤,没有办法飞鱼。没有想到大冬天的还有鲤鱼,根本没有准备抄网。距离水面五六十公分的高度,根本不可能用手去抓。要一手举着鱼竿走过独木桥将鱼牵到岸上,必定跌进水里,连想都不要想!放下鱼竿去取抄网,不是鱼将鱼竿拽进水里,就是鱼儿钻进树枝中间,闹个线断鱼逃。这下我傻眼了,左想右想,无计可施。刚才还认为考虑周到,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根本没有想到会碰上这么大一条鲤鱼。实在没辙,比了比钓线的长短,将鱼竿当作标
往岸上一掷,鱼竿直飞上岸。连忙往岸上走,重心不稳,几乎掉进水里。到了岸上一看,谢天谢地!鱼儿还老老实实地躺在水面。
抄起鲤鱼再活动活动手脚,手冻的发木,脚站的发酸,这鸟儿当起来还真累。也只有钓鱼人才会为了几条普普通通的鲫鱼鲤鱼遭这个罪,去寻觅那份别人难以理解的快乐。看看表,时间已经快到五点。按照乘坐渡船的惯例,在哪里下船,就得在哪里上船,否则摇船的艄翁会认为你已经走了,不再等你,那就只得走路回家啦。不知不觉已经在小橡树上当了五个多小时的鸟儿,感觉却像只有一、两个小时。
在返回的渡船上,钓友们看见我的鱼获眼睛都直了,连声问:在那儿钓这么多鱼?我向来钓技平平,收获寥寥,偶尔露出峥嵘。不无得意地道:“在土坪的小橡树上当了一回鸟儿,才钓了这些鱼!”心中想:那棵小橡树不知什么时候就成了别人的屋梁或者家俱,抓紧时间,下周再来当一回鸟儿!
编后记
这还是当年我在乌木水库时钓的最爽的一次,虽然并不是最多的一次。钓的比这次还要多时候还不少,却都没有那次的记忆如此深刻。图片都是后来补的,都是原汁原味的乌木风情,去过的朋友想必都有似曾相见之感。
附图:
乌木水库的山峦
湖畔的野花
幽静的湖湾
湖畔的人家
和我一样站在树上当鸟儿的钓友
乌木水库的水质清澈,鱼儿味道比鱼塘养殖的要好多了。在大竹县城的菜市场,只要听说是乌木水库钓的鱼,一般人都愿意多掏几块钱。看看这小鲤鱼多鲜亮。







本文地址:http://bbs.oldfisher.com/show_i129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