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所属钓区:安徽(1914) 说起台钓,不能不说浮漂。台钓的立漂不同于原来传统钓的立漂。其制作更加精细考究,类型更多。当然,漂尾的纤细是直观地区别传统漂的最大不同。其实说了这么多,只是表面上的文章。真正最大的区别是表现在用漂的方法和理念上。传统钓用的立漂较为简单,只要坠子落底(一般不悬坠),漂尾能露出二三目即可垂钓。漂尾的粗细、漂脚的轻重以及漂肚的形状等等,几乎都不予以考虑。而台钓漂优点不仅表现在外部,更主要是它经过合适的调校,能够最大限度地表现鱼讯,甚至鱼在钓组边的轻微游动都能反应出来。正确地认识和使用浮漂,也就尤为重要。在说浮漂前,我想首先应该澄清一个概念问题。就是很多钓友认为把浮漂调的灵敏好,而迟钝不好。这种理解是非常片面而且有害的。灵敏和迟钝,是调钓后的钓组、浮漂二大特性,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合适不合适之分。如果当时的鱼情适合灵敏的钓组,那灵敏就是好的就是成功把握了鱼情的调钓。反之,如果当时的鱼情适合选用迟钝的状态,则迟钝就是好的。因此说,把握好运用好迟钝和灵敏这二个完全不同的特性,才能使得我们的垂钓很好的进行。 台钓浮漂由三大部分组成: 一、漂尖。或叫漂尾、示目竿等等。其又分二种,一为硬尾一为软尾。硬尾既是实心尾,外表纤细,所能产生的浮力和阻力较小,它能够将微弱的信号放大,具体的特性就是灵敏度高。而软尾漂一般为空心,其外径较粗,当然也就表现的迟钝一些。同样,任何问题有其二面性。灵敏的就显得不稳定,迟钝的则较为稳定。如是生口、鱼口好,可以用灵敏的硬尾漂。如果有小鱼闹钩之类的情况,则灵敏的浮漂过于不稳定,在小鱼闹钩时就跳开舞了,让钓者无所适从。而此时选用虽然迟钝但很稳定的软尾浮漂,就能够减少小鱼的干扰,也就是说过滤掉许多不必要的、虚假的信号。通俗一点说,就是因为软尾漂稳定,小鱼不大能闹的动它,闹的幅度不会象硬尾漂那么大。 二、漂身。或叫漂肚。就是浮漂最粗的部分,是承担浮力最大的部分。从我个人的理解,它只是提供了钓组调钓的空间,是吃铅的根本,本身并没有指示信号等实质性的作用。(但你要是喜欢看到漂肚再提竿的话,那就当我什么都没说,呵呵~~~~~)同样,漂肚也分细长型和短粗型二种,只是程度有所不同。另外,同样类型的浮漂漂身还有大小之分。细长的阻力小破水能力好下降速度快,对信号的反应也较为灵敏,外在的表现也十分活泼。而短粗型的阻力大下降速度慢,反应较为迟钝,表现很是沉稳。这些不同的特点也需要我们正确理解合理使用。比如,钓点水域较深,需要让饵料迅速到底的话,就需要选用细长型的。而想钓接口鱼,在浮漂的下降中找口,就可以选用短粗型的,让其下降的慢一点。漂肚大的浮漂吃铅多,下降速度也快,同样适合钓深水。而小号漂吃铅少,适合钓浅水,由于铅少对于钓点水域的干扰也小的多。 三、漂脚。就是插在漂座上的那部分。主要分为碳脚、竹脚二种,(现在还出现了钢脚漂,其目的是为了加重漂脚的重量,使得浮漂翻身快,同时浮漂立在水中也较为稳定。但这种漂我认为实际的效果并不好,噱头大于实用,没有太多的意义。)根据长短又分为长脚、短脚。竹脚以及粗碳脚的较重,还有长脚的,都等于漂的整体重心偏向漂脚,于是浮漂在水中翻身站立需要的时间就短。反之,碳脚、短脚的,翻身站立的时间就长。这是一个重心以及配重的问题,应该不难理解。特点运用如,翻身快的可以是钓组迅速到位,准确把握鱼讯。翻身慢的可以延长荡饵时间,起到多诱鱼的目的。 上面说了许多,还只是泛泛而谈,很多地方也只是简单分类。但如果初习台钓的钓友,能够基本理解的话,那么在一般的选漂用漂上,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根据立的需要,再去看看各自适合的特点,这个问题就算基本解决了。譬如,钓点水深、小杂鱼多。要底钓的话,那么我们可以选大号细长身软尾翻身快的漂。因为水深,需要浮漂吃铅多下降快,也可以迅速穿过小鱼的泳层。软尾稳定可以减少小鱼引起的信号反应。根据当时的需要,再看对应的特点,是不是就很简单了。 最后,还要补充一点。不要轻易地备上许多漂,特别是休闲钓友,几乎完全没有必要,我觉得休闲钓有个三四支漂就足够了。一般常用的漂,都能够满足百分之八九十以上的垂钓情况。再说,同样的钓点、鱼情,选漂上也有各自理解、侧重点的不同。因此我要说的是,与其备上许多漂,不如用熟一支漂,完全熟悉它站立、下降、定位等一系列的节奏和特性,这样的话它有稍微的异样你就能轻易判断出来。有时它未必很适合当时的鱼情,但绝对比你用一支适合鱼情的而你完全陌生的漂好。所以对于休闲钓友我想说的是,备个三四支漂,用熟它们,这就足够了。 感谢钓友花时间看完我的帖子,另外还请对不足之处给予指正。 本文地址:http://bbs.oldfisher.com/show_i1284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