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所属钓区:安徽(2493) 我的钓鱼故事 很小的时候,就喜欢钓鱼。记不得从什么时候,拿起了那条鱼竿,就再也没有放下,成为我今天最大的爱好,也是唯一的真正爱好。 也许是故乡那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河里鲜活的鲫鱼、白鱼和各亚;那青翠的竹林,满山的天然鱼竿,让我沉醉。一到暑假,便向小鸟一样扑向故乡的怀抱,和表兄们钻竹林,钓小鱼,放牛,放白鹅,夕阳西下,骑在牛背上,手里拎着一串用竹条穿起的白条,走向炊烟四起的农舍。记得,曾经为找到一根满意的鱼竿,钻遍了整个竹林,好不容易找到一根修长的多年生水竹,毫不犹豫砍下它,却被人家告到舅舅那儿,原来是根种竹。 童年总是让人难忘,回味无穷。 逐渐长大,家周围,大院里有一口大塘,那时,还没有现在这样成为一潭死水,四周围绕着茂密的杂树丛,水不算清,可也不坏,水草里经常见到巴掌大的鲫鱼上来探一下头,吐一个泡,又钻入水底,倒在水里的枯树上,经常有三两个乌龟趴在上面晒太阳,见人走近,便慌忙扑通扑通跳入水里,那里成为我欢乐的海洋。炎热的夏季,午后,等父母睡着以后,我却偷偷溜出家门,不顾祖母的惦怪,扑一火柴盒苍蝇或抓一把米饭,匆匆奔向那让我流连忘返的地方,屋外,骄阳似火,我却只是感到水的清凉和有鱼在手的喜悦。那时候,钓的依然是白条,大塘里的白条可肥了,那象现在的白条那么苗条,也很多,站在跳板上,我不用竿,就用线在手,也可以钓上鱼来,忙上一个中午,用柳支穿上十来个大白条,回家。晚饭,祖母用面粉将白条裹上,炸的金黄,烩上一锅鲜汤,就着馒头,那滋味,喷香。 渐渐的,不记得跟谁学会了在线上加上一块锡陀,就可以钓水底鱼了,那时候,鱼可真多,好象一开始从没打过位子,见到水草边有鱼在冒泡,就悄悄挂上米饭,沉入水里,往往很快就有鱼上钩,鲫鱼或是翘嘴巴从此跟我有缘了,不过翘嘴巴多是从跳板前头钓上来的,我们当时叫沉底鲹,老大的嘴,红黄相间的翅,扁阔的筷子长鱼身,真是很让人喜欢。技术在不断进步中,终于有一天,我学会用父亲的酒泡上大米,又到屋后挖了几条红蚯蚓,开始了现在所谓的传统钓,从此,我能钓到的鱼,品种越来越多,鲤鱼、混子(草鱼)、刀鳅,甚至也曾挂上一只王八,只不过没有拎上来,记得还曾挂上一条近3斤的大头,伙伴们笑我,别人钓不上来的鱼都给干上了,为此私下里窃喜了很长时间。那时的鱼,好象都那么傻,那么贪吃,一把米下去,不一会,水底就开始冒出大大小小的鱼沫子,鹅毛杆做的浮子上上下下传递出让人着迷的信号。最让人高兴的,除了钓获大物的兴奋,还有母亲接到大鱼的那份惊喜,我知道,母亲是爱喝鱼汤的。 少年时,我的钓鱼历史是伴随着与大院行政科长斗争的,大塘里的鱼,是行政科放的,不让钓,从来都说是鱼竿林立与政府大院形象不符。不过,从来不喂,至多,倒一点食堂的泔水,那时侯,大院里的居民多数在塘里淘米洗菜,应该说是我们养鱼。因此,住在塘边的我,从小我就有了与“敌”斗争的经验,一是不拿竿子,二是钓到鱼,就送回家,三是注重策略,“敌”进我退,“敌” 退我上.。说实话,那时侯,对于我们这些小屁孩,人家恐怕也看不上眼,就这样,塘里的大鱼(3.、4斤重的家伙),被我拖上来n条,对于当时来说,用一根5节的破插接竿(不知捡谁的),已经够可以的了,记得有一次,干上一条滚圆的大鲤鱼,弄不上来,也没有抄网什么,刚好邻居来洗菜,借用她的篮子,才拖上岸,回去一称,4斤往上,第二天,半个大院都知晓了某家的孩子钓到一条大鱼,后果是,行政科长一见我父母的面,就开始告状。父母也没有多说什么,淡淡说了声以后少钓云云……。 我早就听说,行政科常常趁月黑风高之时,叫人划上小船,撒上几网,鱼则不知去向也。 时间过的好快,转眼我就变成一个在求学道路上负重前行的老成少年了,几年的苦读,尘封的鱼竿,卷曲的鱼线,微波荡漾的水面,春风拂面的杨柳,对于我来说,已是一个美好而遥远的梦。常常,夜深人静之时,学的疲倦,我偷偷地取出一支藏在抽屉里的香烟,走入那浓浓的夜色,走到我心弛神往的水草边,闻一闻那略带鱼腥的水气,听一听那鱼儿在水里欢跳的戏水声,精神就得到了某种满足,疲惫的心灵因此得以放松。那时,记得我曾发誓,有一天,我若能够“修成正果”,我将在一个美丽的日子里,从红日东升至钓到日落西山。 我是一个好渔者,也许是遗传了姥爷的基因。母亲告诉我,姥爷在世时,她是经常有好鱼汤喝的。老家周围有个清澈的白龙堰水库,不大,但鱼很多。姥爷有一根鱼叉,在我童年记忆里依然靠在舅舅家老屋的门后,数丈长的竿身后还带着一圈小指粗的麻绳,来客人了,姥爷总是扛上他的宝贝,出去溜达一圈,回来时,身后长竿上则一定忽闪着一头还在甩头摆尾的大鱼。 乡下中学复读的枯燥岁月里,我也没有忘了这一爱好,实在无鱼(无法)可钓,抓泥鳅也可聊以自慰吧。记得那是五月的夜晚,油菜花黄之后,月色之下,数个死党带着破布蘸柴油扎就的火把(奇怪当时为什么不用电筒),用数根大针烧红后扎在牙刷上做成的武器,沿着田埂和沟渠,见到水底的黑色之物,便悄悄扎去,第二天,好一盆美味的泥鳅钻豆腐。最有意思的是,我怎么也弄不清水底蚂蝗和泥鳅的区别。现在,朋友们酒桌上谈起当年的往事,真不失为美好的回忆。 我的钓鱼故事仍在继续,上班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忙于家庭和事业,技艺荒疏了,等我再拿起鱼竿,发现塘里的鱼已不在是往日的鱼了,一是我能够找到的塘也没什么了,二是塘边的朋友们早摆弄开了十八班兵器,我那点手段再也无法找回往日的辉煌。苦恼之中,我在网上寻觅,寻寻觅觅,众多论坛,网上的快乐家园让我欣喜,我如饥似渴地浏览着令人心痒手痒的网页,下决心要将自己的手段更新换代。某某钓鱼俱乐部带我走入台钓这个崭新的世界,悬坠钓、双子线、浮标语言、商品饵,多门神奇而又让人兴奋的世界,钓友们网上塘边不断地给以指点,去年的夏日,终于我正口钓上了鲢子。 现在,虽然出钓时,我依然带着9米长竿,但我用的更多是4米五,我的家什与俱乐部的朋友们也许还根本无法相比,但我想,兴趣是最好用的利器,不是吗?(完) 本文地址:http://bbs.oldfisher.com/show_i12601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