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所属钓区:河北(376) 我学过4年物理,毕业后没怎么用但依稀记得一些。但对于一些对浮漂很有研究的人所说的一些理论总是弄个不懂。今天说说《浮漂比重越小越灵敏》这个话题。 同样形状、体积的浮漂,比重小的吃铅大,比重大的吃铅小,这是钓鱼人公认的事实无可争议。但是为什么有人说比重小的灵敏呢?本人百思不解。 按说,只要浮漂体积相同,那么只要调整到相同的目数,钓组(浮漂+铅坠)的质量(重量)必定相同。而这时鱼吃饵拉动钓组时会出现几种情况:向下拉动,同样浮力、同样质量,同样灵敏; 侧向拉动,浮漂比重小的铅坠就要重,铅坠的惯性就要大(静止惯性),就不灵敏; 向上拉动(传统钓顶飘),同样是铅坠重不灵敏。 这里出现的结果是:外形完全一样的前提下,比重小的浮漂不灵敏。 大家心平气和的讨论下,回忆下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不要盲从,不要抬杠,更不要骂人。 以后再说另外的话题。 本文地址:http://bbs.oldfisher.com/show_i115908.html 〖大 中 小〗〖关闭〗
本文章所属钓区:河北(376)
我学过4年物理,毕业后没怎么用但依稀记得一些。但对于一些对浮漂很有研究的人所说的一些理论总是弄个不懂。今天说说《浮漂比重越小越灵敏》这个话题。
同样形状、体积的浮漂,比重小的吃铅大,比重大的吃铅小,这是钓鱼人公认的事实无可争议。但是为什么有人说比重小的灵敏呢?本人百思不解。
按说,只要浮漂体积相同,那么只要调整到相同的目数,钓组(浮漂+铅坠)的质量(重量)必定相同。而这时鱼吃饵拉动钓组时会出现几种情况:向下拉动,同样浮力、同样质量,同样灵敏; 侧向拉动,浮漂比重小的铅坠就要重,铅坠的惯性就要大(静止惯性),就不灵敏; 向上拉动(传统钓顶飘),同样是铅坠重不灵敏。
这里出现的结果是:外形完全一样的前提下,比重小的浮漂不灵敏。
大家心平气和的讨论下,回忆下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不要盲从,不要抬杠,更不要骂人。
以后再说另外的话题。
本文地址:http://bbs.oldfisher.com/show_i115908.html
我觉得就是扔一斤棉花和一斤铁的问题。都是一斤,但是铁扔的远,因为铁的自重大相对体积小,空气(水的)阻力小
当钩饵下沉过程中坠在未受到漂的拉力前同速下沉,在漂由卧倒到竖立特别是没目过程中轻坠者显得缓慢,这也是最为诱鱼的过程。重坠者则显得快一些,冲一些,滑鱼往往‘敬而远之’。
我有一个看法:传导效果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比重小的浮漂质量轻,吃铅大,那么,浮漂如果调相同的目数,则整个钓组--包括铅坠、饵重、连接环等质量就大,就会把钓线拉得更直,这样,直的钓线就比弯曲的钓线传递信号的时间缩短、幅度放大。当我们用大的主线,比如3号主线,一般要用5.6号的大漂,就是要用大的铅坠把线拉直,很难想象,1号的小漂能把3号的主线拉直。也就是说,虽然小漂也可以调出所谓的相同目数,但是可能水中的钓线可能像一条“弯曲的面条”、“弯曲的绳子”,而不是直顺的“钢筋棍”。我们把钓线调成“钢筋棍”,我们的调目才有意义。
这也是我们冬钓遵循“小钩、细线”原则的道理。
阿基米德是物理,“钢筋棍”也应当是物理。只不过,浮漂排开水的重量容易计算,而信号上升的距离--我们追求的那个目数,影响因素太多,速度、时间、作用力不容易计算。如果是弯曲的钓线,可能会有一种情况:鱼就饵、涮饵,吐出,可是浮漂一点反应都没有,目数没有变化,或者只是非常小的变化。虽然鱼对钓组产生了作用力,只不过时间短,克服平衡的惯性小,钓组传导效果差,我们就不能看到目数的变化。
追求“高倍漂”、“绝不渗水的漂”,应当是我们钓鱼人的共同追求。好漂、坏漂,区别还是很大的。所谓“给个筷子就能当漂使”简直是屁话,他可能只知道阿基米德,但是物理力学部分还是没有学通。很遗憾,高中物理我就不通。还是请物理专业的老师来解答吧。
老网中,华胄钓佬兄可能对浮漂很有研究。海峡论坛中,江浙一带有精于高倍漂、大漆漂的高手。可能老网中低劣的东西太多,精英们不愿意来,或者又走了。能用到他们的漂,我们就知道什么叫灵漂,就不会产生什么灵不灵的疑惑了。
……系统无法识别您的身份,请先『从这里登陆』或者先『注册老网会员』参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