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所属钓区:北京(1885)
客观的介绍大棚赛
在北方的严冬, 室外温度降低道零度以下,水面早已结出厚厚的冰层,喜欢完竞技钓的朋友就很难受了,在这种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根本无处下竿,处于百般无奈之中。大棚钓鱼就是根据这种气候条件和大众的需要应运而生的。
钓鱼大棚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最基本的条件;
1温度
大棚里的温度必须在零度以上, 水面不能有冰碴,否则无法垂钓。由于许多大棚是论斤钓的,鱼的摄食程度决定了大棚的收益,所以许多大棚里温暖如春,还在周围摆放绿色植物,使人感到就想换了一个季节。
这次比赛的大棚没有安装取暖设施,就依靠阳光辐射带来的热量,所以温度比较低,每天上午,我的双手冻得僵硬,所以参赛的所有人员都包得严严实实的。据坑老板讲,大棚里白天最高温度是12度左右,水温在7度左右,由于水温比较低,鱼类摄食的动作很轻微。这里的水池深度是2.2米,水深接近两米,这可以缓解经常有人走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鱼类可以到边上来。也可以缓解日夜温差带来的水温的剧烈变化。
2 高度;

钓鱼大棚对高度有一定的要求,在里面垂钓必须能够立起鱼竿, 我见过的最低爱的大棚,只能使用2.7米鱼竿垂钓,还只能坐着操作,垂钓过程让人感到很压抑 。
这个大棚很高,非常宽敞,长度是100米,宽度是40米,高度在十米以上。顶棚高度估计能有十五米以上。大棚的空间越大储存的热量越多,对提高室内温度有一定的帮助。

3 光线;
在大棚中垂钓,光线也是很重要的条件,由于竞技漂直径很细,鱼类在低温下摄食动作非常轻微,很难有较大的动作,往往只是轻微的一哆嗦,所以对光线的要求比较高,没有充足的光线是很难垂钓的。

大棚钓鱼水面反光很厉害,大棚里的结构从不同的角度落在水面上,给人非常凌乱的感觉,在这种凌乱的水面上是很难看清鱼漂的动作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赛组织者在池子的中央拉开一块蓝布,把一个鱼池的上方空间分为两半,鱼漂落在蓝布的倒影里, 可以看得很清楚。
大棚赛事一种最艰难的竞技钓
这次华北地区大棚赛把场地设在北京东四环的十八里店,交通还算比较方便,有公交车可以到达。
比赛场地由于没有安装取暖设施, 温度比较低,只有7摄氏度左右。过低的水温使得鱼类摄食变得很轻微,给垂钓带来了很大困难。
水里的鱼最大的不足一两, 最小的是我们称为瓜子鱼的小鲫鱼,长度比大瓜子还短,只有30毫米左右。
水温低,气温低,鱼类久经沙场,全都是滑口鱼,吃食很轻,鱼的身体大小不一,这就使得垂钓过程变得非常艰难,对体力、意志、钓技、临场应变能力都是一场考验。

鱼的体形娇小,鱼的吃口很清,反映出的漂像与其他季节大不一样,按照我的看法,此时鱼类不是在吃鱼饵,简直是在吻鱼饵,垂钓命中率很难找到感觉,鱼饵的物理状态的重要性变得非常突出,鱼漂的灵敏与迟钝变成了一道难题,而这两点的结合几乎使每位钓手都感到比较困难。
这次参赛的选手大多使用细线小漂,这可以增加钓组的灵敏度,钓手大多在使用拉饵,这可以节省不少时间。拉饵的比重与体积的变化会对鱼漂的漂像有很大影响,而漂像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命中率。
在一天的时间里, 由于使内温度随着太阳的照射升高,水的表层温度也在发生变化,鱼类也会随着水温的变化寻找比较温暖的水层,也会上升到水面晒太阳,而这点每天每时每刻都在随着光线的强弱和温度的高低在变化。
在这里是钓灵敏还是钓迟钝,这真是一道纳米级的难题,有许多几场比赛下来都没找到感觉的钓友。钓灵敏,鱼吃的不牢固或只亲吻了鱼饵一下,鱼漂就会有比较大的动作,抬竿不是半路跑鱼就是空竿,我看到过钓到的和跑掉的各占一半的选手,看这真替他着急。
钓迟钝,鱼漂只是轻轻的一忽悠,你是抬竿不抬竿,等下一口,你就等吧,不知道要等到何时。而抬竿又感到吃口太轻,往往处于两难境地。
正确调漂是大棚钓最难的难点之一。正确读漂也是够难的。

本文地址:http://bbs.oldfisher.com/show_i11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