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所属钓区:河北(1708)
驿动的风情
很久以前写过一首小诗,但只记得后两句了:风情难懂渔人事,最喜临波弄浮标。说起渔人情感,真是繁简交融,这其间的意境,有时候我自己都难理解… …
前几天,每到夜间十点多的时候,本地的一个频道便会连播电视剧《刀锋-1937》。挺好的故事,其间却被插入了N多的广告,而当我看第二集的时候,已是困盹难熬,半梦半醒了。
说来奇怪,浅睡的瞬间,眼中浮现的不是故事情节,而是清晰的视标。
一旦有了有力的下顿,身体便会不由自主的抖动一下,竟有下意识的提竿动作,惊醒之时,莹屏闪烁,又将我拉回到1937年的上海,跟着剧情,感受那浦江奔流的苍桑岁月。
不去上海久矣。
我曾在上海服役,那时对上海充满感情。而现在,这种感情只剩下怀旧了。浅留于心的记忆,仍是十几年前的繁华之景,但印象最深刻的,却是部队旁边的野马浜。
野马浜我一直没弄清是地名还是河名,也许这清凌凌的河水早已和地名融为一体了。河虽不长,不宽,但初识钓鱼在这里,初学钓鱼也在这里,这浜中的鱼儿,留给我别样的快乐。
浜畔多桑,其果为椹,成熟之时,黑紫紫的一片。椹果很甜,熟透的椹果掉入水中,常有白条野鱼抢食儿。那时,捕鱼的少,钓鱼的也少,这浜就成了野鱼的福地。晚上上哨,水中常有大鱼翻腾,哗啦之声在静夜里传出很远。了解这里的渔者,多半是附近的村民。渔者以米饭为饵,持一套简陋的钓组,就成了取鱼的利器。很神奇!
那时我很奇怪,劳神费力,一脚泥泞,日晒皮黑,图啥?
问之,笑曰:哝为国,苦训练,
口对敌吐硝烟;我为乐,消积食,修身养性而矣,君不知七星浮子会说话,不钓焉知其语。
很简单的几句话,却极有深意。浮标何来语言?是谁赋予它的灵气?是水?是鱼?还是人的思想?
取其竿,作势而钓,真不知其乐何为。思忖间,浮标滑动入水!慌乱提拉,很是紧张!刹时间,凝神摒气,满腹空灵,眼睛瞪得老大,恨不得入水三分!水草间,银虹乍起,斗觉蛮力突现,渔线蜂鸣之际,竟感受到莫名的狂喜!
心有顿悟:渔之乐,乐在其中;漂之语,顶顿之虞;心之喜,竿作长弓之际!
… …
斜靠在床头,搅动以往的记忆,纷呈的荧屏,仿佛没有了色彩。
夜深了,眼皮沉重难睁,不经意,恍然入梦。
奇怪,眼前竟是朋友泼墨的山水画。
… …
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我虽无画家视角,欠缺哲学思维,却自有感触。你想:哪一个钓鱼人不钟情山水呢。
山,近观其高,远观其势。青山脚下,临渊而钓,鱼懒无口之时,极目四野,神与风交欢,思域千里,此是何等逍遥!入眼之处,山势起伏交错,山脉络绎纷绕,在明暗交替的光影间,在灰蓝色的天际下,如龙如虎,浩气雄浑。山有多姿的色彩:天幕作底,四时为墨,葱郁荣衰为色,润以风雷雨雪,成就恢宏画卷!山有水而长灵气,水依山而凭添清秀。鳞鳞光影,蓑衣泛舟,飞鸟展姿,大地飞歌,相映成画,让人心旷神怡!此情此景,全在鱼乎?夏,金阳如火,见赤霞丹峰;冬,万径无迹,看雪锁寒江。唯渔人故我,薄衫重袄,纵情山水!在流波中感受古今风雅,体验垂钓之乐。
… …
陶醉着、陶醉了!
浮标是有语言的,那种无言的沟通,风情难懂,唯钓者陶醉。
… …
夜风冻醒梦中人,摸索着关了电视,卧枕而眠。
老婆呓语呢喃:明天还去钓鱼?你听,起风了。
白色的月光将枝叶的影子映在厚重的窗帘上,在摇曳的光斑里,风声如潮。
睡梦中,仿佛又看到了水中的浮标,在满是流光的画坊间轻灵而动,牵扯着我的心!
龙泽浴水
本文地址:http://bbs.oldfisher.com/show_i111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