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所属钓区:内蒙古(2962) 仲夏夜之钓 一连几次远程游钓,有些疲乏。为调整身心,解除钓瘾,也为躲避酷暑高温,我决定今天找一处宁静的水边,与鱼相伴,去度过一个并不漫长的仲夏夜。 下午三点准时出发,摩托车奔向50公里外的少海水库,这是我今年首次到来。原因是去年夏季一场暴雨,水库被冲垮,里面剩鱼寥寥。水库水位本来就低,又逢今年干旱无雨,我对此库没有信心。四点来钟到达水库,与塘主寒暄叙旧后,粗略了解一下水库鱼情,开始选择钓位。 但见水面被黑乎乎的水草盖得严丝合缝,仅有的几处亮水都在中间部位,竿长莫及。最后在坝基处选中钓位,此处水较深,水草也较少。首先找出我的自制组合锚刀,割尽水边稀疏的蒲草,锚尽远处水下的水草,开辟出一块能钓能遛鱼的钓点。接下来就是调漂试水打窝子,然后就是准备钓饵了。一方鱼吃一方饵,此塘鱼有口癖,喜欢吃小虾,其它饵料效果不好。还是用我的自制组合工具,沿水边在水草里拖动我的密眼抄网,半个多小时捞了有一大捧虾,足够今夜钓鱼之用。我又趁亮支起帐篷,铺好床垫。这一列钓前准备活动做完,活累得我腰酸背痛,出了一身大汗。有时钓鱼还真不是一个轻松的活计。 坐在钓椅上,给双沟挂上新鲜的小虾,边抽烟边休息。鱼都在浓密的水草下觅食和嬉戏,有足够的食物可吃,并不急于到我的钓点来。因此打窝两小时后,水下毫无动静,真是考验钓鱼人的耐力。但时间已很晚,既不能换钓位也不能换换钓场,只能在这里坚守了。我利用朦胧的夜色插上夜光棒,穿上防蚊服,将手电筒、夜钓头灯放在身旁,等待鱼儿上钩。 八点多钟,星星越来越多,却不见月亮的影子。人喊马嘶、鸡鸣犬吠停止了。然而,今天的夜并不安宁,甚至有些嘈杂。它颠覆了我头脑中寂静、寂寥、宁静、静谧、死寂等的“夜”概念,这是我第一次遇到。不知今夜是什么日子,好像人类和昆虫明确分工,轮流值守大自然,你方唱罢我登场。远处响起了一片虫鸣声,高频率快节奏,旋律单调,无休无止。近处的蛐蛐、蝈蝈不时发出阵阵鸣叫,美妙动听,此起彼伏,根据声音可大致判断出所在方位。 耳畔的蚊子最令人生厌,仿佛两个执行任务的轰炸机群,一群攻击左路,一群攻击右路,不屈不挠,轰鸣声不绝于耳。我并不理会,隔着防蚊服,蚊子拿我没办法。我就像练就了一身金钟罩铁布衫功夫的剑侠,岿然不动。听烦了,偶尔挥两下手臂驱赶它们,可就是挥之不去。不管它,看你蚊虫岂奈我何。仔细听,你能从这些吸血鬼的声音变化中听出它们的情绪变化来:发现血库的兴奋,不得其门而入的焦躁、久攻不下的无奈、可望而不可及的恼怒。一直到夜间十点钟,我一条鱼也没钓着,却亲历了一个昆虫狂欢节,聆听了一场昆虫音乐会,打赢了一场自身保卫战。好一个热闹的仲夏夜! 我仍不弃不离地坚守着钓位,享受着不算宁静的宁静。约摸十一点钟,浮漂高高顶起有十目之多,我右手握竿神经质地高高抬起,感觉“咯噔”一下,有点分量。被提上水面的鱼斜向冲刺,我举竿站起身来,硬生生地飞了过来,是一条约六两重的大鲫鱼。在头灯的照耀下,白里泛着金光,非常漂亮。因为用力过猛,钩尖刺穿了鱼的上颚骨。大鲫鱼双唇紧闭,不让摘钩。拍照完了,我从渔具包里掏出弯嘴钳子才撬开鱼嘴取下鱼钩。晚是晚了点,这么大得鲫鱼我今年还是头一回钓到,开竿大吉好兆头。 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每隔五、六分钟,浮漂上送一次,提竿必得,竿竿不空。又连钓四条约四两重大鲫。稍停片刻,另一群小鲫鱼来到了,吃钩信号明显见小。连续几次浮漂上送一目即停,等待大送漂,结果不送。提竿无鱼,虾饵已被掠食殆尽。我意识到浮漂调得有点钝,我决定抓小动作。这招果然灵验,上送一目就提竿,竿竿有鱼。不过也就一、二两重。连钓十五、六条,很过瘾。鱼停口了,我站起来伸伸腰,解开防蚊服的面部拉锁,可得抽支烟了。 一弯橘红色的峨嵋月挂在东方天际,非常柔美。我打开相机想留下这美丽的倩影,无奈光线太暗,在屏幕上找不到月亮,只好作罢。此刻是夜间十二点半。我的肚子在咕咕叫,原来我的晚饭还没吃呢。提起渔具包钻进帐篷,找出火腿肠、水蜜桃、鸡蛋和矿泉水,解决温饱问题。水足饭饱一棵烟,然后躺上气垫,舒舒服服进入梦乡。 天刚蒙蒙亮,手机铃声将我唤醒。水面上方悬浮着一层雾气,钓椅和鱼竿上下满了露水。我用毛巾擦拭了一遍,继续钓鱼。相继钓起几条小鲫鱼,鱼再次停口。钓多了麻烦,反正钓瘾已过,收竿回家。 
水草泛滥 
岸边草地 
停车考察 
选中钓点 
锚草 
割掉蒲草 
架起钓竿 
支起帐篷 
准备就绪 
旁观者 
天黑了 
开竿大鲫 
还是大鲫 
也不小 
金色大鲫 
又一条金鲫 
双飞大鲫 
我的鱼护 本文地址:http://bbs.oldfisher.com/show_i108333.html 本文章由robertwang于2009-8-18 11:26:17最后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