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钓友 访问老网家园!
老网商城装修升级中,临时可以从老网淘宝旗舰店购买钓具
全部文章 → 答疑解惑 → 市场上卖的这种鱼叫什么名?
市场上卖的这种鱼叫什么名?

  本人居住在徐州地区的一个小镇,以前没见过这种鱼(呵呵,不要笑我孤陋寡闻哟)。今天在集市上看到有卖的,每市斤5.5元,就买了一条。当时鱼贩把鱼放在大铁盆里的,盛的是淡水,鱼是活的,买后叫鱼贩给杀好了,等中午再做吃。问卖鱼的,他说叫海鲳。网上查的海鲳好像不是这个样子,不知真正的学名叫什么,请知道的告诉一声,多谢!

  本文地址:http://bbs.oldfisher.com/show_i107518.html

  本文章由pzsys于2009-7-19 10:44:32最后编辑过

相关评论161
共161篇评论 共17页 [1] [2] [3] [4] [5]... [17] 转到:  
贵宾会员 钟十三
认证:
积分: 11764+1390
等级: 23级会员23级会员23级会员23级会员23级会员
性别: 男(male)
注册: 2003-11-15
签名:

  楼上的危言耸听,这个只是淡水食用鲳鱼,在广西,广东,福建钓友经常钓到的。

11

银牌会员 钓鱼迷
认证:
积分: 1203+3710
等级: 16级会员
性别: 男(male)
注册: 2004-5-10
签名:

  别害怕,就是淡水白鲳。

12

银牌会员 guo xiao hong
认证:
积分: 3338+808
等级: 16级会员
性别: 男(male)
注册: 2007-6-23
签名:

  白鲳

13

银牌会员 狮子王
认证:
积分: 2426+2680
等级: 17级会员17级会员
性别: 男(male)
注册: 2005-7-25
签名:

引用:guo xiao hong的评论:白鲳
14

铜牌会员 陈海林
认证:
积分: 58+0
等级: 3级会员3级会员3级会员
性别: 男(male)
注册: 2009-5-1
签名:

  就是食人鲳,一种外来鱼。

15

银牌会员 申渝
认证:
积分: 1620+304
等级: 12级会员12级会员12级会员
性别: 男(male)
注册: 2009-7-19
签名:

引用:海虎的评论:是食人鲳
16

银牌会员 非罗非
认证:
积分: 1994+1608
等级: 15级会员15级会员15级会员15级会员15级会员15级会员
性别: 男(male)
注册: 2007-12-23
签名:

  淡水食用鲳鱼!

17

贵宾会员 鹅埠吴哥
认证:
积分: 4585+1206
等级: 17级会员17级会员
性别: 男(male)
注册: 2007-6-21
签名:

  

  淡水白鲳(Colossomabrachypomum),学名短盖巨脂鲤,原产南美亚马逊河,为热带和亚热带鱼类。

  淡水白鲳(以下简称淡水鲳)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病害少、易捕捞、肉厚剌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在扩大池塘养殖对象,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方面是一种有价值的鱼类,幼鱼阶段还可作观赏鱼。淡水鲳于1982年被引入我国台湾省,之后人工繁殖成功,开始在淡水鱼塘推广养殖。1985年从台湾省经香港引入广东省试养,1987年获得人工繁殖成功,以后逐渐推广全国,成为年产量最高的名特品种之一。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鳍条无硬棘。背鳍18~19;臀鳍16~18;腹鳍8。鳔室为二个,后室长于前室。侧线鳞82~98。上、下颌齿均二行,齿面呈缺刻状尖端突出。第一鳃弓的鳃耙数30~36。有明显的胃,胃囊呈U字状较膨大,其胃的长度约为肠长的1/5,胃与十二指肠交界处有幽门盲囊(幽门垂),肠及内脏周围有脂肪块。

  根据体长118~144毫米的42尾标本的测定,平均体长为体高的1.87倍,为头长的3.35倍,为尾柄长的13.73倍。头长为体厚的1.92倍;为吻长的4.18倍;为眼径的4.27倍。

  体形有点像海水鲳鱼,侧扁成盘状,背较厚,口端位,无须。头部小,头长与头高相当。眼中等大,位于口角稍上方。尾分叉,下叶稍长于上叶。背部有脂鳍,背鳍起点与腹鳍略相对,体被小型圆鳞,自胸鳍基部至肛门有略呈锯状的腹棱鳞。体色为银灰色,胸、腹、臀鳍呈红色,尾鳍边缘带黑色。鱼种时体表有黑色星斑。到了成鱼这种星斑消失,但成鱼的体色会受环境的影响而有些变化,饲养在室内水簇箱中缺乏阳光的碱性水体中的短盖巨脂鲤体色较深、呈深灰至黑色,而放养在池塘中则是白身、银鳞、黑尾、红鳍,四色相配,鱼种加上体表星斑,极为美观。由于这种鱼的体型、体色特点,因此是很好的观赏鱼。

  [编辑本段]食性

  淡水鲳为杂食性鱼类,消化系统发达,具有肉食性鱼类所具备的膨大的胃和幽门囊,既摄食小鱼、虾和底栖动物等动物性饲料,又摄食水草、蔬菜、藻类等植物性饲料。人工饲养条件下,可投喂花生麸、豆饼和配合饲料。鱼苗阶段主要摄食硅藻、甲藻等单细胞藻以及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据观察,刚孵出的仔鱼以卵黄为营养,4~5天后肠管形成。长至5.6毫米,开始摄食浮游生物,主要是小型单孢藻和轮虫类。在全长16毫米左右时,其消化道内的食物主要是水蚤;当全长长至4~5厘米,肠胃内食物主要有水蚤和枝角类;全长6厘米左右时,消化道中食物组成除各种浮游生物外还有植物碎屑和人工投喂的饲料。当全长达7厘米以上,其食物组成主要是各种植物碎屑和投喂的饲料。所以鱼苗阶段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

  [编辑本段]生长特性

  淡水鲳个体较大,生长迅速,最大个体可达20公斤,饲养一周年体重可达1000克以上。在广东,当年孵化的鱼苗,饲养到年底可长到500克以上的上市规格,最大的可达1000多克;到第二年可长到2000克左右。在浙江,当年于4月下旬~5月上旬人工繁殖的淡水鲳鱼苗育成夏花后,饲养4个月以上,尾重达240克左右,也达到了食用鱼规格。淡水鲳的群体生长较均匀,个体差异较小,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种内一般不互相残杀。但鱼种在饥饿的情况下会互相咬伤,有的因尾鳍被吃掉而死亡。所以,一方面在饲养过程中要保证饲料充足,另一方面最好采用与其它鱼类混养的方式。

  [编辑本段]对某些生态因子的适应性

  淡水鲳属于热带性鱼类,适温范围12~35℃,最适生长水温为24~32℃,如水温持续两天低于12℃时,就有冻死的危险。该鱼对低氧耐受力较强,在溶氧为0.5毫克/升时仍能生存,适宜在较肥的鱼塘中养殖,还能在盐度10‰以内的咸淡水中养殖。淡水鲳喜栖息于水体中下层,性情温驯,有成群活动的习性,容易捕捞,其鳞片细小致密,不易受伤,适宜于长途运输。

  [编辑本段]淡水白鲳越冬技术

  淡水白鲳为热带、亚热带鱼类,水温低于12℃时会死亡;水温在18℃~19℃时可存活,但易生病甚至大批量死亡。因此,淡水白鲳的越冬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选择方法

  根据越冬条件和生产需要,淡水白鲳的越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低温保种型,即越冬池水温维持在18℃~23℃之间,但只能保种,不能生长。另一种是适温培育型,即越冬池水温保持在24℃~32℃之间,能使淡水白鲳保持食欲,坚持适量投饵,不但可以存活,还可以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亲鱼的越冬水温最好为26℃~32℃之间,可保证其旺盛摄食,促进其性腺发育。具体操作时,各地应根据热能资源及越冬生产需要,灵活地选择越冬方法。一般越冬方法有:

  1.塑料大棚越冬

  即采用塑料大棚保温越冬。在越冬池上空用钢管或竹子架起拱形大棚,用尼龙布密封,并在大棚两侧开棚门,方便空气流通与人工投喂。

  2.地热水越冬

  有地热资源的地方可采用地热水越冬。选择合适地点钻热水井,以保温管道将地热水引入越冬池,管道应深埋地下以避免散热,越冬池面积为5亩以上、水深为2米以上。要检测好地热水温度及水质条件,使其适合于淡水白鲳的生存和生长。

  3.工厂余热越冬

  在有工厂余热的地方,可引余热水用于淡水白鲳越冬,但要注意对余热水进行分析,要使其水质适宜淡水白鲳生存。如封闭式的电厂余热水,只能用于保种,其水质对胚胎发育不利,使淡水白鲳的受精卵不能孵化出苗。

  4.其他方式

  如在工厂化养鱼及原煤、原油等资源充足的地区,可采取锅炉烧水越冬;在小规模越冬保种地区,也可采用大容量太阳能热水器供水越冬。

  二、做好准备

  在淡水白鲳进入越冬池前,要加强秋季培育,以增强其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要加强饲料投喂,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5%~8%,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要在30%~35%左右,配方可采用鱼粉10%、大豆饼25%、菜饼20%、米糠10%、麸皮10%、混合杂料18%、矿物质2%、下脚面粉5%的比例。由于白鲳常栖息在水体中下层,因此颗粒饲料应制成沉性为好,便于尽快摄食,减少浪费。放养前应清塘消毒,将越冬池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消毒一次。淡水白鲳起水移入越冬池时,必须要注意水温变化,要在第一次冷空气到来之前起捕。在水温低于16℃起捕的鱼,不能作为越冬鱼种。同时,不同规格的鱼必须分池越冬,鱼种要选择体质健壮、表面光滑、无伤病的鱼。越冬密度要适宜,一般鱼种为每亩4万尾~5万尾,亲鱼不超过每亩200公斤。

  三、适量投喂

  果越冬池水温能够长期维持在24℃~32℃之间,淡水白鲳仍可进行正常投喂。一般在白鲳入越冬池3天~4天后,可开始投喂人工配合的沉性颗粒饲料,要求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达到30%左右,并适当投喂新鲜的菜叶或浮萍等,以调整其胃口。投喂时应坚持“次多量少,不留剩饵”的原则。

  四、加强管理

  应做好以下工作:

  1.专人管理,日夜巡塘

  要坚持每天测量水温,观察鱼情,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2.合理调水,保证水温

  要做好水质调节工作,每月要换水1次,每次换水不超过1/3,换水时注意控制水温,使水温保持在24℃~32℃,且换水前后温差不应超过2℃。

  3.预防为主,防病防害

  由于淡水白鲳越冬期较长、密度大、水质差、极易发病,进池前用亚甲基蓝药浴10分钟~15分钟。当水温在18℃~20℃时,幼鱼易患小瓜虫病、白皮病、三代虫病等,特别是小瓜虫病,易造成暴发性死亡。此外,还会感染斜管虫病、车轮虫病、鳃鞭毛虫病、细菌性烂鳃病等。如发现有病鱼,应及时对症下药,注意千万不能用“敌百虫”。

  4.改善条件,加强管理

  要经常清除池底污物,如果池底部没有排污设备,可用虹吸管吸出粪便、残饵等污物,定期换水。要保持越冬区安静,尽量避免惊吓越冬鱼。禁止禽、畜下池,消灭蛇、鳝等敌害,防止飞鸟袭鱼,确保淡水白鲳有良好的越冬环境。

  本评论由xinerli于2009-7-19 11:58:35最后编辑过

18

银牌会员 大乐
认证:
积分: 1908+330
等级: 13级会员13级会员13级会员13级会员
性别: 男(male)
注册: 2005-8-3
签名:

  是鲳鱼的一种 不是食人鲳

19

银牌会员 远山
认证:
积分: 2040+92
等级: 12级会员12级会员12级会员
性别: 男(male)
注册: 2009-6-4
签名:

  鲳鱼的一种,可能叫红鲳吧。

20
共161篇评论 共17页 [1] [2] [3] [4] [5]... [17] 转到:  

评论注意: 〖评论内容500字以内,段落前空格无效,不要使用HTML代码〗
上传图片:
内文包含: UBB帮助
回复内容:
心情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