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所属钓区:天津(9006)
感谢钓友的支持和鼓励,你们的回复和鲜花就是给我的动力!
好几位钓友看着眼晕,我又删减了一些,希望留下的都是金子.
再次重申:由于都是在网络上收集的,有的章节可能就是某位钓友的经验之谈,也有的饵料配比有替厂家做广告之嫌,对有的内容也进行了删减,对其中的错别字进行修改,但还是有很多疏漏之处, 说这些是想告诉钓友:第一别说我剽窃,找我要稿费 ;第二别说我是托儿;第三别......
工 具 使 用 篇
**闲谈钩、线
小小的鱼钩看似简单,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钓友不懂得如何正确使用它。因此,对鱼钩的结构、质量、钩形等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才能正确、合理地选用鱼钩,从而避免在垂钓活动中出现断钩、脱钩、钩变形、钩被拉直而跑鱼的情况。
一、鱼钩的结构
鱼钩由柄头、钩柄、钩弯、钩尖、钩门、钩底六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1.柄头,又称钩轴,是指钩柄的最上端部分,它唯一的作用是防止绑好的钓线滑脱。柄头有直扁头、侧扁头、圆头等多种形状,都要求其厚薄均匀,边缘应有一定厚度,否则薄似刀口,容易割断钓线。
2.钩柄,也叫钩把,是从柄头到钩弯处的一段,上端用于绑线。钩柄有长有短,长钩把适合挂蚯蚓、虫饵等长形饵,多用于垂钓吞食凶猛的鱼类。钩柄长可使钓钩刺得更深,且不易跑鱼,又方便摘钩;用面饵、米饭粒等小颗粒饵施钓,宜选用短钩柄的鱼钩。
3.钩弯,是鱼钩的弯曲部分,主要作用是能将鱼牢牢地钩住,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鱼对钩的拉力。钩弯会因钩形不同而有差异,有圆形、方形、流线形、下斜形等,角度设计合理的钩弯能增强鱼钩的抗拉强度。
4.钩尖,因为它最先作用于鱼嘴,所以要求鱼钩的钩尖必须锋利,秃钝的钩尖或虚尖是无法将鱼钩牢的。有的钩尖内侧有倒刺,倒刺的翘度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倒刺在钩尖的1/3处比较合适,有倒刺钩的穿刺速度不及无倒刺钩,不过一旦被刺中,鱼将很难挣脱。
5.钩门,也称钩口,是钩尖到钩柄之间的距离。钩门宽窄与钩型大小是成正比的,钩号越大一般钩门越宽,宽钩门的鱼钩适合钓嘴大的鱼,窄钩门的鱼钩适合钓嘴小的鱼。
6.钩底,又名钩深,是钩弯底部到钩尖的深度,它可以分担鱼对钩尖的拉力。钩底的深浅也很有讲究,过深,鱼难以吞入口腔;太浅,容易造成跑鱼。
二、鱼钩的质量
鱼钩外观和制造工艺(包括选材)是我们判断鱼钩质量好坏的重要依据。
首先,我们看鱼钩的外观。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鱼钩颜色主要有黑、白、黄三种,白色是基本色,黑色是在白钩上再镀一层黑镍,黄色是镀铜,而金钩则是在镀铜时加入了金元素(其作用是抗氧化)。无论鱼钩表面是镀金、镀银还是上黑,都要求镀膜均匀、外观色泽明亮、钩条光洁圆润无凹凸点。
其次,质量上等的鱼钩应具备锋利、柔韧、高强度等特点,这也是在制造鱼钩时用料优质、工艺精湛的集中体现。强度高的鱼钩,钢丝原材料的强度、硬度均较高,除此之外,制成的鱼钩还要具有较高的刚性、弹性、抗疲劳性及耐腐蚀性。鱼钩的钩尖不够锋利,穿刺性就差,而质量高的鱼钩必须能轻易刺穿鱼嘴。鱼钩的柔韧度体现在所用钢材的含碳量,含碳量过高,鱼钩就脆,遇到扭曲或拉抻会立即
折断;含碳量过低,鱼钩抗拉强度降低,容易被鱼拉直。因此,质量好的鱼钩应随钩的大小、钓条的粗细,体现出应有的抗拉强度、良好的穿透性及一定的韧性。
三、 鱼钩的比重
鱼钩的比重是指其自身的重量,与制造鱼钩时的选材、钩号的大小、钩条的粗细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般情况下,鱼钩比重和钩条粗细是成正比的,即同一品牌、同一型号、同一形状的鱼钩,钩条越粗,重量越大,抗拉强度也越大;反之,钩条越细、重量越轻,抗拉强度也就越小。由此不难看出,比重不同的鱼钩功能是不一样的,重量大些的鱼钩因其坚固耐用,多用于垂钓个体较大的鱼类或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重量轻的鱼钩优点相对要多些,我们知道淡水鱼摄食方式多为吸入,鱼钩重量越轻,越容易被鱼吸进嘴,加之它穿刺能力强,中鱼率也就相对要高;缺点是如果用太硬的钓竿或是遇上挣扎力大的鱼,鱼钩易被拉开或拉直,从而造成跑鱼。
四、鱼钩的大小
钓大鱼配大钩,钓小鱼用小钩,这是众所周知的原则。但钓友们对鱼钩大小的理解和使用却迥然不同,有的初学者往往喜欢用大钩,认为大钩结实,不易跑鱼。大也要有个度,比如钓体重不足500克的鱼用10号以上大钩,或钓个体不大的鲫鱼用7号以上的钩,这显然都偏大了。大鱼与小鱼往往不可兼得,在垂钓时要目标明确,钓大鱼就应该用粗线大钩,反之,则以细线小钩稳获小鱼。究竟采用何种策略,这要根据当时的具体鱼情而定。有的钓友爱用中型钩,因其型号介于大小钩之间,所以他们认为如此选择既可钓大鱼,也可兼钓小鱼。然而在实钓过程中,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觉:碰上大鱼嫌钩小,碰上小鱼嫌钩大。我想说的不是中型钩不好,只是想告诉大家,大中小型钩各司其职,最好不要让它们干力所不能及的事。因此,一定得根据对象鱼的种类和大小、摄食方法及用饵等因素,选择不同大小的鱼钩,这样才能让鱼钩的性能发挥到极致。
五、常用的钩型
针对不同的鱼种、鱼情,以及不同的钓法,鱼钩的形状被设计得各有千秋,据资料显示约有数千种之多。制造方在设计这些类型各异的鱼钩时,充分考虑了垂钓水域、鱼种、鱼体大小、鱼的生活习性及摄食特点等诸多差异,所以每种鱼钩都有合理的适用范畴,这需要钓者在实践中不断揣摸。
下面我根据淡水钓中常用的一些钩型及其特点作以简单地介绍。
圆型钩:
顾名思义,是指鱼钩的底部呈圆形,钩尖到后弯部分的过渡处相对圆滑,没有明显的
折角,其特点是钩门适中、钩尖锋利且向内倾斜、钩底浑圆受力点分布均匀、钩身坚硬强度高、鱼被钩中后不易脱钩。此类钩有伊豆、丸せ、伊势尼等,其中伊势尼是圆形钩里最具代表性的,它可以钓取鲫、鳊等小型鱼,遇上凶猛、冲击力强的青、草、鲤等大型鱼也有优异的表现,因而钓友们称它为“万能钩”,是征战自然水域的必备利器。
袖型钩:
其形状似衣袖,钩的底部相对平直,与钩尖、钩把过渡的
折角相对明显。袖钩的特点是钩柄较长、钩门较窄、钩条较细、钩尖锋利,因此它具有易于入口、刺鱼直接、卸鱼方便快捷的特性,用它垂钓体形不大、鱼嘴较小的鱼类最合适。常见的袖钩主要有金袖、白袖、黑袖、流线袖、秋田袖、万能袖等,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鱼钩的颜色和钩条的粗细上。无倒刺的金袖、黑袖、白袖钩是许多竞技钓手垂钓对象鱼(鲫鱼)的利器,又因其设计简单、实用性强,所以在野钓中也被广泛使用。
无倒刺钩:
因钩尖内侧没有倒刺而得名,随着手竿悬坠钓法的普及而被广泛应用于竞技比赛及休闲钓领域。无倒刺钩的特点是刺鱼快、上饵迅速、摘鱼快捷、取鱼方便,全无有倒刺钩易挂抄网及鱼护之虞,对保护鱼类也能起到一定作用。它的缺点是因钩上无倒刺,在使用虫饵时会因虫饵的蠕动挣扎而容易从钩上滑脱,只适合使用有一定黏性的商品饵或植物类饵。时下,有很多钓友担心使用无倒刺钩容易造成跑鱼,这其实是误解,实际上只要能准确地捕捉到鱼讯,及时把握提竿时机,充分发挥钓竿的弹性,跑鱼的现象一般很少会发生。
有倒刺钩:在钩尖的内侧下端有倒刺或在其他部位也有倒刺的鱼钩被称为有倒刺钩,爱好手竿传统钓的钓友最常用这类鱼钩,只因在自然水域垂钓常用蚯蚓、红虫等活体钓饵,钩上的倒刺能很好地防止活饵滑脱。另外,在鱼中钩后,由于倒刺的作用,鱼很难脱钩跑掉。但有倒刺钩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鱼咬钩时不易刺进鱼嘴;对中钩的鱼伤害大,加快了鱼的死亡;摘鱼慢,耽误时间,不适用于竞技钓;不慎钩中衣物时取钩困难。
六、鱼钩的选用
鱼钩选用得当,是钓好鱼的关键。但鱼钩的种类实在太多,常会搞得人一头雾水,无所适从。下面简要地谈谈在不同水域、不同鱼情、不同鱼体大小等情形下如何选用鱼钩。
(一)休闲垂钓鱼钩的选用
休闲垂钓大多是在水库、江河、野塘等自然水域进行,这些水域鱼的种类繁多,个体大小不一,鱼情复杂,但对于选用鱼钩来说仍然是有章可循的。不论是使用传统钓法还是悬坠钓法,首先应尽可能地了解垂钓水域中鱼的种类、大小、密度等情况,其次要确定你主攻的对象鱼,如想钓取鲤鱼、草鱼、青鱼等大型鱼类,可以根据钓法选用有倒刺的伊势尼或是无倒刺的新关东,总之要求鱼钩具备钩尖锋利、钩体坚固、不易跑鱼的特点。如果是主钓鲫、鳊等冲击力小的鱼,选用各类袖形钩则比较合适。
(二)竞技钓中鱼钩的选用
钓鱼比赛是对钓手综合素质的考验,要求速度与沉稳并重,因此在钓组配置上应格外注意,特别是鱼钩的选用十分重要。
1.垂钓混养鱼是以重量计算成绩,钓手大多会以体形较大的鱼为主攻目标,在比赛的首场或是已经确认比赛池中多为草、鲤等冲击力大的鱼时,钩的选用就相对比较简单了,只要是钩条结实、钩尖锋利的无倒刺钩都可以,如OC、新关东、伊豆钩等。但随着鱼情的变化,如在比赛进行到后几场时,鱼受到惊吓,大鱼不开口了,我们就应该及时更换较细钓组,并配上用来钓鲫、鳊鱼的小钩,争取以多胜大。
2.垂钓鲫鱼,大多竞技钓手会以无倒刺的袖钩作为首选,如目前被普遍使用的金象、土肥富、大一针等。但比赛中我们遇到的鱼情不同,所用的钓法各异,在鱼钩的选用上就需要有很强的钟对性。
1)快鱼,多表现为鱼的密度大、觅食欲望强烈、见饵即吞的生口鱼情,无论采取底钓或是浮钓,都要争取钩饵到位的时间尽可能短,这时就可以选用钩条略粗、前
折角略大的袖钩,它具备刺鱼迅速、中鱼率高、卸鱼快捷等特点,能有效地提高获鱼频率和获鱼量。
2)滑口鱼,分为乱口和轻慢两种。所谓的乱口,是指鱼吃饵快,吐饵也快,针对此情况可选择比正常用钩大一至二号的钩门宽、钩尖锋利的袖钩,让其吃得进吐不出,进而增加命中率;对吃口轻上鱼慢的鱼情,则只能用钩条细、重量轻的小号袖钩了。
3)搓饵垂钓时,袖钩的钩尖长度要适中,因手上饵的形态并不影响刺鱼,钩尖过长反而不易入口。
4)使用拉饵时最好选用钩柄钩尖都稍长些的袖钩为好,这样一来可避免小麦蛋白挂在钩柄头上,从而减少虚假鱼讯和空竿。
鱼钩的选用还应和钓线的线径相匹配:较细的钓线应搭配适合垂钓小型鱼类的鱼钩,反之在垂钓大型鱼时应以粗线搭配伊势尼、关东等钩,具体到实钓中应视钓场鱼的密度、鱼的大小、个人用钩用饵习惯及季节气候等因素合理选用,才是真正的用钩之道。
再说说钓线
如何正确选择的渔线? 对于很多同道而言,渔线始终是重要的渔具用品。但是,仍旧有很多的钓友对目前市场的渔线产品认识混乱,区分不清。这是不幸的,因为了解渔线种类,了解各种类型渔线的优点和缺点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才能够针对不同的垂钓环境采用不同的钓线。选择正确的渔线,将大幅度地改善垂钓结果。
单丝尼龙线
1938年,杜邦公司宣布研制出了“尼龙”。这种材料是“新的人造超聚体”,能够加工成纺织材料,其弹性和强度要优于棉线、丝绸、毛线和人造纤维。第二年,杜邦公司开始生产单丝尼龙线。这种新的渔线,按今日的产品标准来看,要原始得多,所以当时并没有能够在钓鱼界流行开来。在其后的20年里,独特的达可纶辫线(辫线,即通常所说的编织线)成为渔线市场的主流产品。1958年,杜邦公司推出了斯特恩(Stren)渔线。与同时代的渔线相比,这种线更细,其适用性也更广,能够配合多种渔线轮使用。由于它的性能较传统渔线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所以斯特恩渔线很快就为众多的钓鱼爱好者们所接受,休闲钓鱼活动也随之日趋繁荣。
在目前的市场上,单丝尼龙线仍非常流行,占据了总市场份额的23%以上。正如渔线的名字所暗示的,这是一种成分简单的产品。生产者通过挤压的工序,将融化的塑胶挤过模子,形成线状。这一工序无须花费太多的资金,这也是该产品能够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生产企业众多,一些厂商的低价产品缺乏技术监督,加工工艺上难以达到生产优质品的水平,也就降低了渔线的抗张强度、抗磨损性、线结强度等指标。换句话说,“物有所值”是购买单丝尼龙线的重要标准之一。在购买时,最好要“货比三家”,从中挑出最合适的产品。 辫线
辫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编织线。在尼龙研制成功之前,达可纶辫线在市场上的地位不可撼动。达可纶辫线的线结强度、伸展性弱,抗磨损性低,所以当单丝尼龙线推出后,达可纶辫线很快就开始衰败。在今日的市场内,它只占有较小的份额,主要是一些鲶鱼钓手和拖钓爱好者使用。在上世纪90年代早期,凝纺聚乙烯、芳纶、凯夫拉尔、大力玛等新材料的出现,构成了新的辫线种类,也就是通常说的“超级辫线”或者是“微丝线”。这些合成纤维更细,强度更高(比钢铁要强10倍以上)。
在超级辫线推出的最初阶段,它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但是,超级辫线的生产商们不断地进行技术方面的革新,使之性能逐渐增强。染色、铸造等各项工艺不断改善,克服了早期超级辫线存在的弊端。由于线径较单丝尼龙线更细,所以在水下的隐蔽性也更强,同时渔线轮的线容量也相应增加。辫线的延展度较小,鱼讯能够快速地传达给钓手。海钓爱好者使用辫线的人较多。有时,辫线可以和单丝尼龙线配合使用,这样可以增加小型号渔线轮的线容量。
碳纤线
碳纤线以碳氟化合物为制作原料,主要应用于拟饵钓。碳纤线最先出现在日本,因为日本的钓手非常注重拟饵动作的逼真程度,所以对钓线的要求也很高。碳纤线在水下几乎看不见,这是因为它各部分的
折射率相同。由于其活跃性低,所以能够抵抗住阳光、汽油、盐分等物质的侵蚀。同时,它的避水性也非常优越,入水时动静轻微,干扰小。最初的碳纤线较硬,价格昂贵,但经过新技术的改进,碳纤线渐趋柔韧,价格也更为合理。区别碳纤线和单丝尼龙线的方法很简单。将线取一段后用火烧。如果火种移开后渔线自动熄灭,断口呈黑色,手指触摸后有碳粉沾染,即为碳纤线。如果火种移开后渔线仍旧燃烧,断口颜色较淡,并有黄色颗粒状物质出现,则为单丝尼龙线。
很多钓手关心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我什么时候使用碳纤线最为合适?”由于隐蔽性强,所以碳纤线非常适合在水体清澈的水域垂钓时使用。它的避水性使其不会像单丝尼龙线一样因为受到水的影响,而发生延长或缩短的情况。由于密度加强,碳纤线的抗磨损性能非常出色,拟饵能够在更深的水层运动,速度也更快。以前的钓手在使用拟饵时,为了能够使拟饵的动作更为逼真,就自己对渔线进行加工。现在有了碳纤线,则无须考虑这些问题了。使用碳纤线钩挂拟饵,会显得更为逼真,对对象鱼的诱惑性更为强大。与单丝尼龙线相比,碳纤线仍显得较硬,即便是在潮湿的状态下,这就要求钓手在抛投过程中更注意钓线的状态,寻找钓竿与钓线的平衡。
结论
没有一种钓线能够适用于任何的垂钓状况。在挑选渔线时,钓手首先要确定对象鱼的种类和尺寸、水体的状况、所用钓竿的类型以及其他相关因素。而在这些因素都确定之后,就要开始衡量渔线的各项指标了。这其中包括渔线强度、线径、抗磨损性、延展性、弹性、线结强度、可见度和耐久性。其实,钓鱼活动是一个可以细分的过程,这其中包括对钓具的认识、对水情的认识、对鱼情的认识等诸多方面。花费时间去了解每一种渔线的性能以及其特征,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只有这样做了,才能改善你的上鱼率,毕竟对钓手而言,上更多的鱼才是最终的目的。
**鱼钩种种
袖:此钩型无倒刺。钩尖锋利,钩柄长,钩条细钩身轻,适用于吸入取食的小型鱼种,快钓快取,多用于钓白鲫、小白条等。
伊豆:此钩型有倒刺,钩尖稍向外歪,钩柄较长,钩尖锋利。适用于淡水,适用于钓鲮鱼、乌头鱼等。
小矶:此钩有倒刺。钩柄较之伊势尼更短,钩身更粗,钩身呈稍圆弧。鱼的吃钩率高。适用于淡水鲤鱼、草鱼、乌头鱼等。
伊势尼:此钩分为有倒刺和无倒刺两种。钩柄短,钩身粗,鱼钩的硬度好。鱼吃入嘴后不易吐钩,吃钩率高于长柄钩,适用于淡水钓取大鱼。如:草鱼,大头鱼,鲤鱼等。在抛钓中,也常用此钩制成吸食爆炸钩。
千又:此钩型有倒刺,多为长柄,钩尖向内弯,与钩柄不平行且向外倾斜(俗称“歪嘴钩”),鱼吞钩后不易吐钩逃脱。适合于淡水多种鱼类,也是最为常用的海钓钩。
管付千又:此钩型钩柄尾端弯成圆形,钩型同千又一样,渔线经过钩柄圈系住钩,拴线牢固,以钓取较大鱼类。多用于海钓凶猛鱼类,鱼吃钩后不易逃脱。
新关东:此钩型无倒刺,钩柄长,钩尖锋利,钩门较宽,,上鱼率高,有快钓快取的优越性。适合钓淡水鱼种。如:鲫鱼,罗非鱼等。
改良新关东:此钩型在新关东的钩型上稍改进,钩柄较之新关东更长,快钓快取,适用于淡水鱼种。
鱿鱼钩:鱿鱼钩:多用于海水,针对鱿鱼专用,一般拖钓为主,采用抛、拖、逗、摆的钓法。它的引诱力强,上鱼快。现在市面上的鱿鱼钩可分为:猎人虾、莹光虾、沉浮型、带铅型等。
铁板钩:铁板钩:在深海或近海拖钓、底钓钓法中,铁板是作钓饵及铅坠用。它的样式五花八门,颜色以鲜艳为主。在水中的状态能使海鱼产生很大的吸引力,而它所用的三叉钩有三个钩尖,可使鱼上钩的潜力大增。适合的鱼群有大眼金
鱼、青干、白卜、七点鲹等。
爆炸钩:爆炸钩:用于海竿钓法。上面的透明胶管设计可以以防止钩与钩之间的缠绕。强拉力红锦纶线下,六枚鱼钩环形张开,中间的弹簧设计能更加方便快捷地上饵团,可以钓到各方位的鱼种,大大增加了鱼获。适用于淡水水域抛钓,可钓取较大的青鱼、草鱼、鲤鱼等,也可以钓鲫鱼、鳊鱼,或用腥臭饵钓取鲢鱼、鳙鱼等。
**钓鲫配置
钩:钓鲫鱼的钩子大小应该是相当于鱼嘴直径的1/3或者同鲫鱼眼的大小相当,以此标准为基础,钓轻口鱼或猾鱼适当减小钩号,钓吃食猛的生口鱼适当加大钩号。冬天比温暖季节可以小1-2号,原因是冬天鲫鱼张口小,钩不能太大。只见标晃动,动作出不来,是钩大了;动作好、空竿多,调整浮标无明显效果,是钩小了。 绑钩时应将子线在钩柄上绕5圈,绑好的钩子一定要让子线位于钩柄的内侧(靠近钩尖一侧)。
线:一般情况下应以鱼的体重相当于子线的拉力值的2/3为标准选择子线号数比较合理,而主线一般要大于子线两个号较安全。在此基础上,钓快鱼可以适当加大线号,钓糗鱼则减小线号。冬钓线要注意三条:一是细,线径一般以0.14-0.20毫米为宜;二是直,不要让其弯曲变形,否则,小小的咬钩动作
就无法从浮漂上体现出来;三要软,尽可能用不吸水柔软线,不用容易老化和僵硬的尼龙线。 浮力小的浮标不要配太粗太硬的钓线。
标:调标时,标尖浮出水面的目数多。称调灵敏:调目越少则越迟钝。而在钓的时候,浮出水面的目数少,称钓灵敏:钓目越多则越迟钝。短漂身的灵敏度高,长漂身的稳定性好,硬尾漂的信号传递灵,软尾漂的信号传递稳。根据实际垂钓情况选择出适合自己垂钓的浮漂。
**浅谈浮标
一、分类
1、常用的淡水钓浮标应分四大类:长身软尾、长身硬尾;短身软尾、短身硬尾。
2、按形状分类:按形状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长漂身,一种是短漂身。
3、按标示竿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硬尾漂(实心尾),一种是软尾漂(空心尾)。
4、按材质可分为:孔雀羽、巴尔沙木、化学合成等;
5、按标脚分类:竹脚、碳纤脚。
二、用途:
粗短身软尾浮标——适合钓翻身(翻身快、一二下摆间隔慢、适钓控层),
粗短身硬尾浮标——适合钓中下层(翻身快、下沉也较快),
短身短尾浮标——翻身最快、适合钓水皮,
长身细硬长尾浮标——适合钓中下层快鱼(可逮截杀、抓停口)
小号细长身细硬尾浮标——适合钓底层滑鱼(可钓得很钝)
细长身短软尾浮标——适合钓底层轻口滑鱼(以去皮孔雀羽浮标为最佳、苗子自己改造)
急收肩(端肩膀)长身细硬尾浮标——适合钓涮口滑鱼(下沉快,回升慢)
竹长身标稳定性好,适合钓底;长身软尾适合钓滑鱼,长身硬尾适合钓快鱼。
短身标灵敏度好,适合钓浮;短身软尾适钓鱼讯极弱之鱼,短身硬尾适钓浮打快鱼。
孔雀羽受温差变化后的膨胀度比巴尔沙木要大,应首选巴尔沙木浮标。
实心尾:苗子比重大于水、信号幅度大;苗子长、下降快、适合钓中上层及底层轻口等。
空心尾:苗子有浮力、降迅平缓、稳定性好,适合钓底层轻口滑鱼及动水等
三、选择浮漂
选择浮漂应根据当时所垂钓的水域、鱼情、季节、鱼种和天气和爱好来选择浮漂
1.钓浮
钓浮通常得用6-7号的大漂。3-4号的漂因浮力较小,很难控制饵大饵小。
2.钓底
通常4-5号即可
3.大漂/小漂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对象鱼和水深。通常以1.5米为标准。1.5米以下的,通常以小号漂为多;1.5米以上,特别有时在3米水深时,选择大号漂。
4、灵敏度:通常来讲材质孔雀翎/巴沙木,前者可能比后者要好些。.空心/实心尾,空心尾浮力大于实心尾,因而理论上其灵敏度要小于后者。但实际如何,看你的感觉和爱好。
5、鱼摄食情况选择:天冷鱼开口较小,摄食动作幅度不大,短漂身的浮漂灵敏度较高,可以反映出鱼摄食时的微弱信号,季节为夏季晴天微风。这时应选择长漂身的软尾漂。因为这种情况下鱼开口较好,摄饵时信号比较稳,同时小杂鱼也比较多,长漂身的软尾浮漂可以过滤掉小杂鱼的拱食信号,反映到浮漂的信号多为鲫鱼摄食信号,总之选择浮漂时应记住短漂身的灵敏度高,长漂身的稳定性好,硬尾漂的信号传递灵,软尾漂的信号传递稳。竹脚翻身快,打浮或钓接口;碳纤脚阻力小,利于下沉钓底;长脚短身重力上移,放大讯号。根据实际垂钓情况选择出适合自己垂钓的浮漂。
本文地址:http://bbs.oldfisher.com/show_i106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