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所属钓区:广东(1045) 有一种喜欢躲在海边岩石地下的海鲶鱼,我们这边叫“沙摸鱼”,个不大,一般常见的是半斤到两斤,长的跟鲶鱼很像,身上颜色和鲶鱼一样,只是多了几条白色条纹,人家说一魟二虎三沙漠,说的就是它,刺到人会很疼,对其过敏者会发烧,要送院治理!肉质鲜美,现在是钓这种鱼的好时候,成群结队,运气好的话让你遇到钓到你手软。 问题是,我不知道这鱼学名叫什么,想在网上查点这鱼的特性和钓法无从下手,请知道这种鱼的海钓朋友帮帮忙,这鱼叫什么?怎么钓? 我们这里的钓法是手竿无漂用虾肉逗钓! 钓位选海边大岩石底,海浪回旋处! 找到与此鱼长的很像的图片,但还是没名字 
找到了,原来这鱼叫鳗鲶 型态特征 体延长,头部略平扁,腹部圆,后半部侧扁,尾尖如鳗尾。头中大,吻部略尖;口开于吻端略下方;口部附近具有四对须(barbels),鼻须一对,上颌须一对,颏须二对。体表无鳞。第一背鳍短,前有坚强之硬棘;第二背鳍及臀鳍与尾鳍连续相接,皆为软条;胸鳍位头部正后方,上缘具数枚锐利的硬棘。背鳍及胸鳍之第一根为具毒腺之硬棘。体背侧棕灰色,体侧中央有两条黄色纵带,奇鳍之外缘黑色。 栖所生态 为少数生活于珊瑚礁区之鲶鱼,也常可发现于潮池、河口域或开放性的沿岸海域。群集性鱼类,平常大多成群结队活动,白天栖息在岩礁或珊瑚礁洞隙中,晚上才出来觅食,以小虾或小鱼为食,属夜行性鱼类。当幼鱼出外活动,遇惊扰时会聚集成一浓密的球形群体,称为「鲶球」,以求保护。鳗鲶背鳍及胸鳍之硬棘呈锯齿状并有毒腺,故被剌伤时会极疼痛,自古我国沿海的居民就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一魟二鱼虎三沙毛」,这三种是令渔民最头疼的鱼类。鱼虎指的是石狗公、狮子鱼之类,而沙毛就是鳗鲶。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西起非洲东部、红海,东至萨摩亚,北至韩国、日本,南至澳洲、罗得豪岛皆有发现。台湾各地海域皆有。 渔业利用 一般皆当下杂鱼处理。其毒刺所分泌的毒液含有鳗鲶神经毒和鳗鲶溶血毒,一旦被刺到,会引起长达48小时以上的抽痛、痉挛及痲痹等症状,甚至引起破伤风,是危险的海洋生物。 

本文地址:http://bbs.oldfisher.com/show_i102995.html 本文章由xinerli于2009-2-23 12:26:25最后编辑过
|